贵族家庭良好教育(1)

贵族家庭良好教育(1)

杰斐逊全名: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绰号:长腿汤姆;蒙蒂塞洛圣人;人民之人;生卒:1743413~182674任期:180134~180934出身:种植园主学历: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哲学、文学)职业:律师、公务员党派:民主共和党(创始人)宗教:惟一神教派职务:弗吉尼亚州州长、副总统夫人:玛霞·威尔斯·斯克尔顿子女:3子3女著作:《独立宣言》,《弗吉尼亚记事》,《肯塔基决议案》,《英属美洲权利概述》,《科学论文》名言:人们长期来被剥夺了自治的福祉。现在,就要完全看我们自己如何在安泰与和谐中享受这些福祉:用实例表明,人类具有充分的理性管理人类的事务,以及多数人的意志,每个社会的自然规律,乃是人类权利惟一的可靠监护者。1743年4月13日,托马斯·杰斐逊出生在弗吉尼亚阿尔帕马尔县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的祖先是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移民,托马斯·杰斐逊的祖父名叫小托马斯·杰斐逊,其幼子彼得·杰斐逊便是托马斯·杰斐逊的生身父亲。彼得·杰斐逊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未受过正规教育,可学得一手好的测量土地的技术,曾和弗莱伊先生一道奉命绘制一张弗吉尼亚地图。由于经营种植园的成功,使他成为一个拥有5000英亩土地的烟草种植园园主。由于掌握测量土地及绘制地图的技术,由于有文化知识,也由于品格端正,彼得成为当地公认的领袖人物。他既是地方治安法官,又是县尉,最后在1775年被选进弗吉尼亚议会。在政治上,彼得是一位辉格派,相信某种民主观念和格言,并且表现在行动上。他在负责维持与印第安人交界地区的秩序时,不是靠武力或暴力手段,而是靠与印第安人友好相处,公平地对待印第安人,保持了社会的安宁。如果说杰斐逊的父亲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和新世界的前途连在一起的话,那么他的母亲则与旧世界封建势力有切不断的关系。他的母亲珍妮·兰道夫·杰斐逊是弗吉尼亚最古老而又有名望的兰道夫家族成员,原为苏格兰贵族,外祖父是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父亲则为英国贵族艾沙姆·伦道夫。由于母系家族的关系,小杰斐逊也被接纳为弗吉尼亚贵族社会的一员,结识了当地许多杰出的人物,但他最崇拜的是像他父亲这样靠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人,对于母亲的高贵出身不但不感到自豪,反而有某种反感。他在任何场合都不谈他的母亲。在杰斐逊两岁时,他母亲的堂兄威廉·兰道夫不幸去世。他是这个家庭最亲密的朋友,根据他的遗愿,杰斐逊一家搬到兰道夫一座叫塔克豪的庄园,替表舅代管田产和监管兰道夫家中4个孩子的教育,他们一直在塔克豪住了7年。这次搬家是出于彼得对朋友的深厚的情意,使得杰斐逊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杰斐逊不仅有一个富有和地位优越的家庭,对他来说更幸运的是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亲颇重视子女的教育,在他5岁时就请一位家庭教师教他读书写字,并向儿子灌输严格要求自己及勤苦耐劳的精神,教导儿子有条不紊地读书、写字、记账和工作。后来杰斐逊到威廉斯堡求学时,在纨绔子弟成群、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环境中,不但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力求上进,坚持读书求知,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教育。1752年,彼得全家又搬回夏德威尔,但父亲把杰斐逊留在原地,安排他在吐卡霍附近的多佛教会学校里学拉丁文、希腊文以及法语。直到1757年父亲逝世,14岁的杰斐逊才重返夏德威尔。此后,他便进入了一所名叫詹姆斯·莫瑞尔的著名私人学校,在这里他系统接受了古典教育,学习了希腊和拉丁语、历史、文学、地理和自然科学。1760年,17岁的杰斐逊进入了威廉斯堡的威廉—玛丽学院学习。他在这里继续学习哲学和文学,不仅认真钻研古代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而且广泛阅读了英法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作品。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使杰斐逊汲取了古代和18世纪许多伟大思想家的精华。对法学和政治哲学的潜心研究,又使他深受当时在欧洲风靡一时的“自然权利”学说思想的影响,这是杰斐逊民主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这所学院的威廉·斯莫尔博士曾经教他数学,并引导他学习博物学、心理学、道德哲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杰斐逊是博士最宠爱的学生之一。斯莫尔博士向他传授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并且启发了他的自由思考的能力。在勤奋读书学习的同时,杰斐逊也从事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每天坚持走路和跑步,还喜欢骑马、跳舞和唱歌,有时也和少女们**。一个时候,他也讲究穿戴,在社交场合他会穿上带花的背心及丝袜,手持镶有花边的帽子,但有一天他忽然感到这样做不对,后悔自己染上奢靡的习气。在放荡享乐成风的威廉斯堡社会中,在富家子弟沉溺于斗鸡、赌博、酗酒、赛马及求爱的生活环境中,杰斐逊潜心读书,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意气风发,自强不息的青年。1762年,杰斐逊完成了学院规定的全部学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美国总统全传:平步青云的人生传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美国总统全传:平步青云的人生传奇
上一章下一章

贵族家庭良好教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