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引上革命路
十月革命后不久,中国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一批进步青年开始觉醒。
他们认为:中国人民要彻底翻身,必须走俄国之路。
俄国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给林育英的思想触动很大。
当时,染铺、林家大与林育英同一辈的叔伯兄弟姐妹中,有林育南、林春芳、林春枝等人在武汉读书。
他们经常将外面的新信息带回故乡,给林育英很大的鼓舞。
在武汉求学的林氏弟妹中,林育南首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与**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恽代英共同成功地领导了武汉地区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影响甚大。
为了动员从小有大志的堂哥林育英走出乡间,林育南于1919年5月底给林育英写了一封信,希望林育英走革命之路。
林育南的这封信,改变了林育英一生的命运,并使他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5月4日,林育英在延安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卷第2期上发表的《五四时期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一文,谈到林育南的信对他的影响时说:……记得1919年5月底的时候,我正在汗流浃背地浆纱,乐浦笑嘻嘻地告诉我说:“你拿什么东西谢我?”
他接着说:“我到回龙山去买东西,记起了你托我的话,到邮政代办所去看是否有湘浦(即林育南)的回信。
果然不错,有一封从北京来的挂号,我拿着一口气跑回来了。
快看,快念给我们大家听”
我当时不自觉地很快地用抹布把手拭干,又用袖子把脸上的汗擦了一擦,拿着信便带看带念:“前回告诉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完全失败的事情,把我们大家气死了。
事后大家商量,气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起来干!
我们今天到了**去开示威大会,又蜂拥到赵家楼去打卖国贼。
曹汝霖的房子被我们烧了,章宗祥被我们打了,我今天才看到我们群众的力量!
……我再告诉你,我们有很多的同学被捕去了,我也只差一点就被捕了,我们一点也不害怕,我们要干到底,亡国奴不是人当的!
八哥,你记得韩国亡国的惨痛故事么?我们誓死不做亡国奴,你们在乡下也干起来吧……”
我一口气念了下去,有时高兴地笑着,有时咬着牙齿生气,最后鼓起劲来似乎也要决定干的样子。
当时,里的人听说北京“本儿”
(林育南的小名)回了信,又看见乐浦气得哭了,以及我念信的那副神气,于是越集越多,要我再念一遍。
我带念带解释给他们听,听了又气又恨,又喜又怕。
气的是洋鬼子不讲道理,恨的是卖国贼不争气,喜的是那些学生不错,怕的是做亡国奴!
大家听了之后,有一部分人确实想干,但因为不知怎样干,干来干去,干不出一个头绪来,碰钉子的过程中,却把我们三人团结得更紧了一些……从林育英写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他走上革命道路,他的堂弟林育南的这封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19年底,在外求学的林育南回到家乡。
林育英见到他,甚为高兴,两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林育英虽然比林育南大一岁,由于还未接触马克思主义,对外面的形势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革命的问题上,他要听林育南的。
他对林育南说:“我接到你的信后,在乡下干过,但总干不起来,很觉惭愧,你给我们指导一下”
林育南一面鼓励、安慰林育英,一面告诉他近年来在外面干的一些轰轰烈烈的事及在北京、湖南、武汉结识的朋友。
林育南还对林育英说:“我们在武昌横街开了一个利群书社,用书社作掩护,团结进步朋友,从事革命活动。
现在干得很有眉目了”
他还特别告诉林育英,他在武汉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叫恽代英,这个人文化很高,办法和主张颇多,思想和品德也很高尚。
恽代英在利群书社赚的钱除留一小部分给家里人吃饭外,其余的都捐出来帮助穷人的孩子念书。
过一段时间,恽代英还要到黄冈乡下来办学校。
林育英听着堂弟谈的这些情况,感觉很新鲜又很有味,但又觉得很神。
他心里想:过去的人都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从未听说过有不爱钱财,并把自己赚的钱捐给穷人的孩子念书的事。
世界上竟有这么好的人?可惜自己辍学时,没有碰着这样的好人。
从这以后,林育英心里总想着恽代英,希望能与这个“大好人”
见见面。
林育南在乡下期间,染铺与林家大热闹多了。
周围一些追求进步的青年纷纷来找他了解外面的形势,探求中国及个人的出路问题。
由于堂弟回来的缘故,林育英的朋友也渐渐多起来了。
这时,林育英才感到:知识就是力量。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不但能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而且能改变许多人的思想和行为。
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林育南的另一行动对林育英的影响也很大。
那就是林育南每次出去访问别人时,不断地向被访问的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道理,而且每宣传一处,就启发一批人,结交一批朋友。
林育南就像一块磁铁,将青年们深深地吸引在自己的周围。
林育英对他十分钦佩。
林育南每次出去,都请林育英同往。
因而,林育南在家乡期间,两人形影不离。
林育英未见过大世面,到了一些有钱的人家,往往不敢进门,怕人家讥笑他是穷人。
有时进去了,心里也总觉不安。
林育南看出了他的心思,开导他说:“林肯曾说过,世上没有卑鄙的职业,只有卑鄙的人。
你不要自卑,也不要说你是做工的下等人。
更不能说不配与我在一起。
其实,那些吃好的、喝好的,不劳而获,过寄生虫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下等人。
你们做工的人,从小处说,是自食其力;从大处说,社会就非有你们做工的不可。
你们的双手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是真正的上等人。
俄国的工人不正在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吗?”
林育南这一番话,使林育英茅塞顿开。
福楼拜说过: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勇敢迈向立志的那天。
从这一天起,林育英立下大志:要像堂弟那样,马上投身革命,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求解放的伟大事业。
过了二十余天,林育南因事要返回武汉。
林育英很想跟他一起走。
林育南不同意林育英去武汉,并对他说:“你暂时在乡下呆一段时间,以后再去武汉”
“为什么要以后去呢?”
林育南给他解释说:“恽代英马上要到黄冈来,你给他做个帮手”
林育南一听说恽代英马上要来,连连说:“那好,我愿做他的帮手”
林育南走后,林育英天天盼恽代英到林家大来,有时他还跑到村口的大路边去望,遗憾的是恽代英一直未来。
后来,他等急了,写信到武汉去问恽代英何时来,林育南回信告诉他,此事不要急,恽代英一定会到林家大来的。
必要时,他也有可能陪恽代英一起来。
林育英接到林育南的信后,心里高兴极了,他心里想:恽代英来了,一定要配合恽做点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