磋商开始(2)

磋商开始(2)

至于苏联坚持先从共同制定苏中相互关系原则文件做起的问题,我告诉伊利切夫,中苏关系正常化不是简单地发表一个表达这种愿望的声明或文件就能办到的。

这正好从实质上说明,中国方面对拟订两国关系原则文件是真正重视的并持慎重态度的。

我们认为,当两国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都忠于所主张的原则,并都遵守这些原则的时候,两国关系原则文件就摆到了我们面前。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这就是说,中苏两国关系原则文件只能是两国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应当是从两国关系的具体实践中归纳出来,并用以指导两国关系的东西。

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我们双方最迫切的任务,或者说我们双方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扎扎实实做一些消除两国关系发展障碍的实际事情上,为将来拟订两国关系文件创造条件。

整个磋商过程中,双方针锋相对,唇枪舌剑,气氛有时很激烈,双方都是事先准备好稿子,相互批驳。

伊利切夫由于长期主管意识形态工作,自己还是哲学博士,当时正在编哲学辞典,发起言来,不但态度强硬,而且很有理论色彩,喜欢长篇大论,咬文嚼字,绕来绕去,但教条而空洞,令人不胜其烦。

后来,他曾专门送给我一本他编写的哲学辞典,显示出他的理论功底。

当然,中方对他也毫不客气,常常高调回应,将苏方的主张称之为“水中月”

、“镜中花”

,强调不解决“三大障碍”

而想改善中苏关系,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磋商期间,除了正式谈判外,还有许多游览参观活动,双方可以非正式地交换意见。

在外交斗争中,有些话必须在正式场合说,有些话却可以在下面说。

正式场合讲的正式的话,未必重要;而非正式场合讲的非正式的话,未必不重要。

另外,正式场合吵够了,在下面可以稍稍客气一些,有些信息,虽不入记录,却可更直接地传递给对方。

为了给紧张的磋商创造一点宽松的气氛,我特意邀请伊利切夫及其随行人员一同游览密云水库,到那里呼吸新鲜空气,赏景尝鲜,并增加双方的交谈和接触。

伊利切夫说他以前去过那里,只吃过鱼,但没在那儿钓鱼。

看来,他心存疑虑,有点担心怕我们引他上钩。

但他感谢我的邀请,说这样可以给他时间考虑考虑磋商中的问题,以便答复我们。

游览水库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观千顷碧波,看鸢飞鱼跃,令人心旷神怡。

在品茗赏景之时,我对伊利切夫说,希望苏方能正确理解我方的意见,中方发言中有新东西。

比如,在减少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力量问题上是双方承担义务。

在苏联从蒙古撤军问题上,我们提出应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我们只是要求苏联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并不涉及苏联与越南之间的双边关系。

苏联支持越南侵占柬埔寨,不仅使印支地区局势紧张,而且也给苏联造成沉重负担。

解决这个问题对苏联、对越南都只有好处而无损害。

我们不理解苏联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究竟有什么困难。

伊利切夫敛容细听,显然听懂了我的话,知道了我方在“三大障碍”

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

但他毫不松口,只是重申了苏方对“三大障碍”

问题的一贯立场。

尽管如此,他仍不放心,怕这里有什么“圈套”

,被视为双方讨论过消除“三大障碍”

问题,一再声明“今天是非正式交谈”

,建议今后磋商中“双方都不要引用此次谈话内容。

中苏两国政府特使第一轮政治磋商是一场互相摸底的前哨战,双方可以说是争吵不休,翻来覆去,各说各的,没有大的进展。

但这次磋商启动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标志着不对话状态的结束,预示着两国关系将由长期紧张转向长期对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外交十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外交十记
上一章下一章

磋商开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