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命组合(1)

第八章 生命组合(1)

2001年6月9日,华盛顿的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MuseumofNaturalHistory),这个周末遗传学联盟召开会议,对遗传学有兴趣的人们聚在一起,支持帮助有遗传缺陷的患者。

当时弗朗西斯·柯林斯和我以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介绍开始了会议。

讲话结束的时候,弗朗西斯如往常一样拿起吉他,唱起一首献给人类基因组的歌,歌词是当天早上才编的,用的是一首名为“献给所有的好心人”

的民歌的曲调。

他唱道:这是献给所有好心人的歌,我们祝贺所有好心人的基因组。

这是献给所有好心人的歌,生命线将大家维系到一起。

我很高兴他用了“生命线”

,因为这恰巧与我们的主题相吻合。

我和他交换了意见,想看看以前我们是否曾提到过它。

结果没有,他也是偶然想到的,我想这一定是个难以解释的征兆。

和弗朗西斯一样,这个计划中的其他人现在正继续扮演着他们所习惯的角色。

至于我,则如愿退出了舞台。

但我发现自己并没有置身幕后,而是转到了另外一个舞台上应邀继续表演。

媒体的报道和爵位的授予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新舞台。

诚然,爵位本身是一个莫大的荣誉,而由于我在测序的具体工作中贡献有限,我觉得自己受之有愧。

踯躅良久,我还是满怀感激地接受了,因为以桑格研究中心这个集体的成就而接受这个荣誉当之无愧。

如今,既然已经应邀站在这里,我该说点儿什么呢?正如汤姆·莱勒(TomLehrer)的慧言:如果一个人不会交流,那他至少应该学会闭嘴。

但科学是需要交流才能取得更大成就的,这一点人所共知。

所以我责无旁贷,应该试试看我能否做点儿什么,而这一章正是我所作的努力之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其他同仁仍在孜孜以求,将人类及其他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向前推进,同时向基因组注释和应用的不同方向发展。

这些以及其他公共数据库是人类基因组的保证。

各大公共实验室继续开展新的合作,国际网络正在蓬勃发展。

2001年,杨焕明在北京主持了一个基因组会议,许多国家或私营的基因组项目也正在进行之中。

与此同时,塞莱拉公司的创始人们也成功地变得富有了。

但是2002年1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降到鼎盛时期的1/10。

公司宣称克雷格·文特尔不再担任公司的总裁,塞莱拉公司的母公司如今将未来发展方向由测序及数据库转向了药物研发,看来他们已经放弃了要成为最初声称的基因组信息“权威来源”

的初衷,塞莱拉公司现在标榜自己是该类信息的“主要提供者。

但是,保持基因组数据无偿共享的奋斗会继续下去,我们所看到的小鼠基因组就是一个例子。

实际上,我们永远都不会停止这方面的努力。

那么,把整个测序工作交给公司去做又有什么不对呢?原因就在于,这些数据是如此基本而重要,它必须为所有人无偿拥有,绝不能成为少数有钱人的特权。

此外,正如我在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软件发行之初所发现的那样,塞莱拉公司正试图拓宽自己对数据的控制程度。

在登录到塞莱拉公司数据库时,研究人员必须保证下载的数据仅供自己使用,不得将其再行传播。

当然,这对保护公司的商业利益也是必要的,但这就意味着生物信息的正常交流将被禁止,而数据交流必须通过公司的数据库来完成,且仅限于已经注册的人员内部。

有多少生物学家会真的以为这对他们的研究有好处呢?我想极少。

这也正是全球共同测序工作会得到广泛支持的原因。

然而,科学家们应该警惕无意之中使得大家滑向垄断的深渊。

与此相反,有几个例子倒是有意识地引向垄断的。

有的科学家在文章里不加鉴别地提出与塞莱拉公司同样的宣言,声称自己的测序要比其他任何人更快速、更经济。

他们这样做,无疑是在给自己做广告。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他们的论调并没有事实证明,整件事成了“皇帝的新装。

但只要资金提供者继续支持公立测序计划,这种论断就不会造成太大损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讲述科学研究幕后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讲述科学研究幕后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生命组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