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军兵变:都怪我(2)

马家军兵变:都怪我(2)

如果马家军在1993年的辉煌后,还是一股劲儿奋斗向上的团结队伍,这样暂时不分家,可以说是个相当自然的过渡。马俊仁说:孩子大了都要分家,财产多了也要分家,特别是奖牌奖金本来都各有名目,该是谁的一清二楚,其余像赞助费之类的,公平合理分配也都很好说。然而,事情并非都像马俊仁想得那样。荣誉和金钱既有正面的鼓舞力,又有负面的干扰力。这样或那样的细节,这个文本无须再重捡陈芝麻烂谷子,我们能够概括的是,关于这笔钱或那笔钱该如何分配的小嘀咕已成为动摇这支队伍团结的大大小小因素。历史上很多共同奋斗的联盟,在取得胜利后难免要出现分歧。胜利到手了,原来的阵营中为分配胜利果实便出现了不平衡。现代的各种经济活动中,我们也常看到成就成功往往带来合作者的分裂。马俊仁看了一眼被大风吹得呜呜作响的门窗对作者说,他当时确实没有这种历史眼光。二一个人或一个集团在达到光辉顶峰时,虽然可能潜伏了衰落的危机,但是如果有足够的清醒,善于调整,就完全有可能在平稳状态下做一个从容起伏还无伤大体地继续发展。曲线定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不那么大起大落、比较平缓起落地前进却是可能的。只是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在顶峰状态到来时,他们经常不但没有意识到潜伏的危机,相反,经常被顶峰状态迷惑,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结果,以错误决策促发了自身的危机。这种教训比比皆是。远的不谈,仅看当代经济生活,多少像模像样的大企业及跨国公司都崩溃于飞黄腾达时的贪多求大。马俊仁在1993年1994年间同样很难避免地犯了这个错误。他决定立即将辽宁省队从沈阳转移到大连,并在大连建造田径训练基地。这个动议最早来自于大连方面的热情邀请。大连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市容环境方方面面都在辽宁省首居其一,在这里建立田径训练基地,从长远上应该说是一个英明举措。但是如何搬迁如何建设,在时间早晚方式方法上应该多有斟酌。马俊仁那时无疑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多少有些一手撑天地推动这项事业。正是他的推动下,1994年2月,辽宁省官方出台了关于建设大连马家军田径训练基地的文件。在马俊仁忙得不可开交的张罗筹划中,马家军率先于这年7月从沈阳搬迁到大连。马俊仁无疑太急了,就像他后来对作者所讲的那样,一到大连,他心中也嘀咕开了。这里除了一个能住人的大楼以外,一切田径设施都没有。要训练,还要跑到别人家学校去,占用人家的场地。没搬来时,想着只是一个短暂过渡,不要紧,一旦搬来,运动员在毫无田径气氛的大楼里孤零零一住,要什么没什么。虽然大连方面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各地的记者也包围了几次,但是,田径训练基地一定要有它的规模,有它的设施。没几天,运动员都显出没精神了。马俊仁那时也觉得这里人气物气方方面面气儿不够,但他硬撑着,天天把话往大了说,往兴奋了说,往开展了说。然而,不管他怎样鼓舞运动员,还是觉出大家没精打采。本来在沈阳,从住地到训练场地一片正规田径气氛,这儿上下左右不搭界,他马俊仁再说鼓劲儿的话,气氛也显得十分冷落。马俊仁只想着尽快把田径训练基地建设起来。他说自己生平三大宏愿,夺世界冠军,破世界纪录,建田径训练基地。前两件事他都做成了,第三件事他一直想做。但真做起来就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教练能完成的事情。他马俊仁知名度再高、能力再强,也觉得实在太难了。在1994年的一年里,他脑壳里占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怎么为建田径基地搞钱,还有就是关于施工的一大堆乱七八糟。马俊仁当然是从来相信自己穷则思变琢磨拼搏的。但是,又要搞基地建设,又要维持运动员的训练,又要应付国内外的各种比赛,马俊仁真正觉得自己捉襟见肘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独家连载:《温情马俊仁》(连载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独家连载:《温情马俊仁》(连载完)
上一章下一章

马家军兵变:都怪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