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大传》 第二部(六)

《孙子大传》 第二部(六)

阖闾尚未来得及指挥吴、唐、蔡三**队渡过汉水,楚国左司马沈尹戍率领从方城调来的十万大军,驰奔而来。阖闾闻讯,半天没说出话来。伍子胥道:“大王不必过虑,我军气势正在盛头,管他什么左司马右司马,都不在话下的,乘胜列阵攻击便是。”阖闾道:“敌众我寡,而且寡人知道沈尹戍善于用兵,须谨慎为上。”阖闾的踟蹰,如瘟疫一样迅速影响了全军。率先胆战心惊的是太子终累。终累帐下五员战将和他在一起秘密商议了很久。终累怯战,怕战,却又不敢贸然进谏父王退兵。沈尹戍来者不善,这是显而易见的。沈尹戍自八百里外的方城调来了楚军主力,依当初与囊瓦所计议的,迅速南下。刚刚行至息邑,便得知自大而又贪功的囊瓦渡过了汉水。囊瓦凶多吉少,这是不言而喻的。囊瓦的骄横贪婪和浅陋,虽然他早已忌恨,囊瓦视他为仇敌,虽然他早已心明,可是即将到来的囊瓦的覆灭,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喜悦,反而使他瞒腹忧虑。他痛心疾首地狂呼:“毁我社稷者,囊瓦匹夫!郢都危在旦夕了啊!”他当然不能再去顾及囊瓦六万大军的生死了,只盼望着囊瓦六万人众,能够钳制住吴军,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回防郢都。他率部疾速南下。他的深谋远虑和临战决断,无疑是高明和正确的。可惜,迟了一步。吴军已经在他之前逼近了汉水,与郢都隔河相望,郢都已经岌岌可危。他的十万人马与吴王的六万甲士在雍不期而遇。沈尹戍别无选择,只有猛烈发动进攻,战败吴师,才可以免除国破家亡的灾难。于是,他到了雍,立即便挥军向吴军冲击。吴军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刚刚列好的前阵立即被沈尹戍冲乱,兵甲纷飞,将士纷纷染血。孙武立即鸣锣,指挥部队收缩。沈尹戍素来闻知孙武“兵以诈立”,在应该继续挥师掩杀、扩大战果的时候,他迟疑了。他看见孙武指挥的吴军向后收缩之后,吴军的阵形一变,忽又开阖,甲士向两侧拥去,中央显而易见露出了破绽。中央,只有千名“多力”徒卒,手执短刃,虎视眈眈。这些“多力”徒卒,是孙武的“敢死队”,白刃按在脖子上,也不会皱眉的。孙武的战车在其后,孙武端坐在车上,手中的剑并未出匣,握着那剑鞘,神色是那样的平静和泰然。谁能料到孙武此刻是虚张声势,还是在冒险呢?是险中求得自保?还是其中有诈?这时候,完全是一场心理上的拼杀了。孙武道:“左司马,何不掩杀过来?”沈尹戍冷笑:“沈尹戍来日掩杀不迟,再借你几个时辰的阳寿。”沈尹戍成于精明,也败于精明,他退兵了,回去重新排阵去了。沈尹戍虽然小胜之后退了兵,但初次交刃,吴军到底是受了损失,损伤甲士三百人,战车三十余乘。吴军的营帐里开了锅!太子终累帐下的五名将军,子喟,直赏,书,奇,夏,在此初战吃亏之后,再也耐不住性子了,要力谏大王阖闾退兵。终累急得满头是汗,拦住五位将军:“将军们岂非自讨苦吃?”将军夏道:“太子,为吴国存亡,顾不得许多了啊。”终累:“大王盛怒之下,会怪罪于我!”奇说:“太子之为太子,岂可只想一己之宠辱?再不直谏大王退兵,全军覆没,只是旦夕之事!”终累:“不可,不可。五位将军直言退兵,终累实在是吃罪不起,你们是加害于我啊!”将军子喟道:“我等自己做事自己承当,决不连累太子!”五将军一怒出了营帐。他们有他们的道理。终累急得如热锅蚂蚁,在帐中走来走去,他害怕牵连到自己,丢了太子的名分儿。想来想去只有去求助孙武。“孙将军救我!”“太子请起,出了什么事情?”“我帐下五名将军,子喟,直赏,书,奇,夏,不听我的劝阻,已经去找父王,劝父王罢战退兵去了!”“怎么会出这样的事情?”“全怪我平日训教不严。”“太子不去拦住五位懦夫,找我干什么?”“将军!他们五个人……不关我的事啊!倘大王怪罪下来,终累吃罪不起。”孙武十分气愤:“哦,太子殿下,你怕的是受连累,我且问你,你怎不怕五位将军动摇军心?你怎么不怕吴军一败涂地?你不去训教你帐下的将军,来日……”孙武想说,来日吴国社稷恐怕要毁在你这懦弱的太子手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当务之急,是制止五将乱营,是决不可使吴王临战犹疑!他理也不理终累,忙去见大王。他让自己尽量平静些,尽量拿出自信,去说服和影响君王。吴王与伍子胥、夫概、夫差正在军中疾走,重新整饬兵马排阵备战。五位将军跑在了他们面前,拦住了去路。军中甲士徒卒全都吃了一惊,静静地观看。阖闾皱眉:“五位将军这是做什么?起来说话。”将军奇道:“我等请大王早发军令,还师回吴!”伍子胥怒叱:“休要惑乱军心!”夫概笑眯眯:“尔等怯战怕死了吗?”子喟:“我们五人追随大王千里攻楚,从来未言一个怕字。今日为吴国存亡,万般无奈,愿以死进谏大王退兵!”夫概还是笑吟吟:“哦,死谏?以死来要挟?”伍子胥:“那就立即死去吧!不必嗦!”退兵,这个谏议,触动了阖闾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他没有说话。孙武也没有说话,反而好像很有兴致地抬眼望着汉水兴波。将军书道:“大王,吴军是倾巢而动,空国远征啊!三万精兵强将全在此汉水之滨,国内十分空虚,这是不必避讳的。近闻毗邻吴国的越军已在蠢蠢欲动,若此战失利,楚国和越国联合攻吴,只怕是大王与数万甲士有家也难归了啊!”将军直赏说:“大王,吴军千里兴师抵达汉水,诱楚攻楚,牵着囊瓦之军走了六百里,追击囊瓦残部又打了五百里,从秋到冬,三个月,迢迢两千里下来,数战之中阵亡了不少甲徒士卒,人马疲惫,辎重粮草也因为与后方断绝补充不上,不消说被沈尹戍老儿战败,战败战死反而痛快,只怕是陷在这雍之地,拖也拖到死呢,请大王三思。”阖闾还是不语。他的心上实在是无比沉重。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吴军千里征战,深入了楚国境内,已陷入了“死地”。而今,沈尹戍兵强将勇,人多势众,又咄咄逼来。他这里的处境极其不妙,向西一望是汉江,向南一望,还是汉江,向北看去,又是清发水。三面环水,受水之围,一面是沈尹戍,楚兵紧逼,这可如何是好?决战如果失利,越军当然会乘机进犯,吴国就危如累卵了。一想到这些,他就会出一身的汗。可是,翘首向西一望,云雾迢迢之处便是楚国都会郢城,郢城已经近在眉睫,如果战胜了沈尹戍,楚国是唾手可得的。吴国和楚国打了八十年的仗了!他登上王位,望郢思楚,梦不安寝,也是将近十年了!怎可就这样放掉了郢都?战?不战?进?还是退?两个虫子在噬咬着他的心。他脸上已经遮掩不住焦灼和烦躁了,他实在拿不定主意了。他其实也想听听五位将军直陈利害,但他又更想听到孙武、伍子胥把死谏退兵的将军批驳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他想要一颗定心丸儿。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谁会给他一颗定心丸呢?孙武为什么不吭一声?伍子胥何必只是暴跳如雷?夫概干吗要一脸的阴笑?夫差的手怎么将剑抽出了一半儿?周围的士卒都在看着他。那样多的眼睛,眼睛,还是眼睛。那些眼睛里有焦虑,有担忧,有舍生忘死,也有思乡思归,有勇气,也有怯懦,都在等待着他一语定生死。他不说话。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将军奇:“大王,您挥手之间便是吴国兴亡,从长计议,退兵是上策!”将军书:“大王,事不宜迟。孙将军兵法不是说安国全军么?”他在用孙武之矛,攻孙武之盾。孙武淡淡一笑。将军子喟:“大王,沈尹戍拥兵十万,吴军何必以卵击石?”伍子胥怒不可遏:“子喟将军,你不会不知道吴军连战连胜,一路告捷吧?为何战胜反而怕死?一味要助他人威风,灭我士气?”子喟嘿嘿冷笑:“大王明鉴,子喟百战从不惧死,可是,大王千里兴兵来报伍子胥一个人的匹夫之仇,对君王对吴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大王速速退兵为上!”伍子胥尚未答话,夫差拔剑上前:“尔等休要胡言!决战之前你们前来乱我军心,又反诬功臣,是何居心?你,你,还有你,你们五位将军未经密谋,如何一同妖言惑众?尔等到底受何人主使,如实道来!”事情复杂了。子喟把脏水泼向了伍子胥,夫差却把矛头直指向了太子终累。吴王阖闾清楚,立终累为太子,王子夫差早已心怀忌恨。他也早就为自己百年之后终累和夫差将有一场争夺王位之战,惴惴不安,成为一块心病;现在,夫差火并的对象也绝不仅仅是五位将军,而是终累。这一点,他十分清楚。他怒冲冲瞥了夫差一眼。夫差之剑当啷一声收回鞘中。又来了一个夫概,他和颜悦色地说:“大王,夫差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当初,吴军与囊瓦决战,岂不知后面会有沈尹戍方城援兵么?老天有眼,不叫囊瓦与沈尹戍合在一处,乃是天假吴国战机。倘那时楚国两军合起来,大王不是也决心一战么?现在,楚军分批被我吴唐蔡三军各个击破,五位将军反而联袂来进谏,夫概实在不解其意。”挑拨?想看王子与太子两虎相斗?可是那聪明的夫概,并没有去点明是否受入主使,他也不会言明的。五位将军刹那间一愣,全又重新跪下了。将军子喟涕泪交加:“大王!我等全是为吴国存亡来进谏的啊!大王是我们的大王,吴国是我们的吴国,倘敢心存二心,五雷轰顶!”五个将军轮番央求:“大王!”“大王……”士卒越聚越多,全竖着耳朵,瞪大了眼睛。阖闾忍不住问孙武:“孙将军有何高见?”孙武平和地说:“五位将军的意思是,即刻退兵?”“孙武将军深谋远虑!”孙武款款地说:“吴、唐、蔡三国之军,临阵退逃,士气必然一落千丈。退兵须北上,必经清发水,清发水一役想必各位记忆犹新。请问五位将军,何人敢担保楚军让我大摇大摆渡河北去,不会也来一番‘半济而击’?谁人可与沈尹戍默契,不叫楚军围追堵截?”子喟,直赏,书,奇,夏五位将军全哑了。阖闾说:“寡人明白吴军的处境了。”孙武:“这要感谢五位将军把三国六万大军的处境分析得清清楚楚。”阖闾冷笑:“五位将军还有何话说?”子喟:“但请大王再三思量是战是退。”孙武:“哦,五位将军果然是要以死进谏么?”五个人看着孙武,知道这话将引出的结果。都惊呆了,没有回话。孙武说:“大王,成全了他们吧。”夫概笑眯眯:“如此,两全其美。”夫差:“子喟,还等什么?”伍子胥:“各位匣中之剑,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五位将军只好拔出剑来。子喟:“大王……”他妄想吴王阖闾能为他们最后说句话。阖闾忽然背过了身。子喟:“也罢!免得子喟他日眼看着吴军惨败,眼睛流血。”阖闾又忽地转回身来:“军中谁敢再言退字,败字,枭首示众!来呀,行刑官!”子喟:“不,不……不必费事了。”他把剑刃放在了脖子上。五位将军都只好把剑往脖子上横着,有人颤抖,有人果决,也有人望着剑锋怆然垂泪,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一位将军,呵呵地冷笑。旁观的士卒一点儿声音也不敢出,屏住了呼吸。五颗人头,纷纷落在了地上,沾满了尘埃。随着五个将军颓树一般倒下,成千成万的士卒一片唏嘘。阖闾眼里忽然掠过一种惊惶。不会兵变吧?伍子胥把五个人头的头发抓住,用一只手提起五颗血淋淋的头颅,跳到高处:“三军将士听着!无论将军大夫士卒甲徒,有敢言退守撤兵者,五位将军便是榜样,人头落地便是下场!五颗将军人头,悬于营帐,警教众人,见到这五颗人头,便看见了大王必战必胜之志,山不可摧,海不可移。即时即刻起,号令各营,放开战车上的马匹,埋了战车的车轮,捣毁渡江的舟船,绝了我等的退路,全军上下,背靠汉水,与楚军决一雌雄!”三军静肃。彼此听得见咚咚的心跳。孙武接着道:“孙武不必多言,吴国之甲士徒卒都已经进入楚国纵深,身临绝境。而今三面环水,一面受敌,粮草已断,退路已绝,兵家称之死地。在此之前,三军将士行军打仗,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藏于九地之下,动如九天之上,攻破囊瓦,就像是决积水于千仞之。以此百战之勇,百胜之师,而今投入死地,六万勇士别无选择,唯有死战,以死相争,岂能不胜?所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生路便在决战之后,渡过汉水,轻取郢都。众将士伐灭楚国,凯旋还乡,指日可待了啊!”……六万军兵求生的**,死战的决心,使这支军队变得疯狂起来。人人的眼睛都是血红的,个个都如进行最后争斗的困兽,而将军的命令,也都变成了生还的号角,没有人半点懈怠和违拗。孙武在初次与沈尹戍交兵时,看其获得小胜而不再进攻,便判断沈尹戍部,其实是兵马劳顿,而且对于连战连胜的吴军,心存疑惧。基于这番正确的判断和吴军陡然高昂的士气,便立即调兵遣将,排阵向沈尹戍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回是大王阖闾亲自援袍擂鼓,上中下三军,分别由孙武、伍子胥、夫概统帅。进攻时,三军呼应,虚虚实实,采取了以石击卵的战略。正面佯攻是虚,两翼强攻是实,或反过来,让沈尹戍摸不着头脑。吃掉一块楚军,吴军立即退回,退回不过一两个时辰,突然间又发动强攻,如是再三,打得沈尹戍部下惊慌失措。沈尹戍也组织了进攻,这时,吴军如草上一条灵敏的恒山长蛇,击其头部则尾巴来救,击其尾部则头来救,击其腹部则首尾一齐来增援。知道自己不是战便是死的吴军士卒,以一当十,挺戟冲杀。不顾一切;知道可战与不可与之战的吴军统帅孙武、伍子胥、夫概,则是清醒的,旌旗和金鼓指挥着自己的军队,也调遣着楚军。两军在雍,整整决战了三天!战场的情形十分惨烈。在这初冬的汉江边上,老天苍白了脸,地上枯树枯草全都踏平了,满是血的霜,血的薄冰,血的沼泽。两军像推磨一般在方圆不过三五十里的地界,寻求肉搏。血刃相搏时金属迸击出的火花和金属断裂的声音,连同锐器割断喉咙,刺破铠甲,搅动五脏六腑的声音,还有冲杀声,惨叫声,呻吟声不绝于耳。吴军让出营寨三次,楚军夺得吴军营帐三次,又被吴军夺回三次。双方在这拉锯一样的血战中,没有一个幸存者的身上不是沾满了鲜血和烂肉的。楚军开战不久,便有士卒成缕成行的开小差了。比起身陷死地,只能死战的吴军,楚军的士气逊色得多。沈尹戍纵有天大本事,刚刚接手的方城之军也指挥得不那么得心应手。楚军总有办法逃离战场回家的,即便沈尹戍捉到开小差的斩首示众,也屡禁不止。留在战场上的楚军士兵,当然和吴军士兵一样,抱着杀死一个敌兵够本儿,杀死两个便赚一个的心理,只想杀人。这时候,人人都想杀人,人人的愿望都变得简捷而酷烈,唯一的**便是把雪亮的锋刃插入对方的胸口。人,只能一个一个杀死。即使是杀几万只羊,也需要气力和勇气,何况十六万人战在一处?没有一个人三天三夜合眼睡一会儿,杀到最后每个人都变了样儿,狂泻着凶光的眼睛全是血红的,除了牙和眼白,脸上都看不出皮色,都糊满了血痂,执戈的手和身体都稳不住了,想停也不好停下来,除非躺倒。利刃割破皮肉,根本算不得受伤;丢弃一只耳朵或一只手,也说不上是巨大损失;看见身边的人倒下,已经不为所动,不再多看一眼。兵士们挥动着已经卷了锋刃、变得迟钝了的戈戟,样子都有些机械了,很像是在重复着干一件什么总是干不完的活计,割不完的荒草榛莽,伐不尽的山野乔木。脚下的尸体横七竖八,闪展腾越不方便,就挪个地方厮杀。挪个地方也会有血汪着,说不清是活人的血还是死人的血,混浊而粘滞,一脚踩上去,就被粘住了,拉不开。也有听见鸣金收兵也收不住的,交刃双方会取得某种默契,非得有个结果,不是自己完蛋,便是别人完蛋,才肯罢手回营。回营不过嚼一口干粮,撕几块烤得半生不熟但却十分新鲜的马肉,吃得满嘴是血,然后听到了鼓声,再去干。两军士卒的嘴都干裂了,一串串血泡,喉咙也都嘶哑了,再也喊不出豪迈的杀声了,然而,嘶哑的怒吼,嘶哑的惨叫,在初冬的风里显得更加凄厉,更加惊心动魄。沈尹戍的楚军渐渐不行了,他又一次收兵,给将士们些水喝,打算重整旗鼓,做最后一搏。火!忽然间沈尹戍看到了火光冲天!营中起火,火烧连营!沈尹戍和军卒惊慌失措地向上风逃出。孙武率军迎头而来,将楚军往火蛇奔窜的下风口地方赶去。这正是孙武事先谋划的“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的干燥的日子,正是孙武所策划的“火发于内,应之于外”的制胜之策。楚军逃出来的四散逃命了,逃不出来的,雍就成了他们的焚尸炉!沈尹戍再也无法阻拦和集结被大火围困的土卒逃散,他剩下了一个人,一无战车金鼓,二无马匹旌旗,他呆呆地望着四散溃逃的士卒,再也无力收拾残局了。他的右胸、额头和左腿,都是戈伤,他一瘸一拐地跑去拦阻他的甲士,嘶哑地呼喊着,哭叫着,央求着,可是没有用,他被冲撞得趔趔趄趄。到底这一仗打完了,他自言自语。楚国也要灭亡了,你沈尹戍也是时候了,他痉挛地笑。这时候,他发现自己征袍的衣角上带着火,那火舌借着风势,上来舔着他的脸,他的鬓发。他听见了滋滋冒油的声音,闻到了自己散发着焦糊的味道,感到了灼痛。不,不必将火弄灭,烧吧,烧。就这样灰飞烟灭落个干净,免得被阖闾俘虏了,受尽羞辱。多好的火,多明亮的火苗!可惜——火苗噗噜一阵,灭了。他赶紧又去拦阻他的甲徒,那样子像个疯子:“请把我的头颅带走!谁能把我的头颅带走!”没人理会。没人把他的头颅当成一回事儿。“请把我的头颅带走啊!谁能把我的头颅带走哇……”他终于两手抓住了一个土卒。土卒想拼力挣脱,沈尹戍死命地捉住不放。士卒这才认出了对面是谁:“啊!左司马!将军!”“你是何人?”“徒卒吴句卑。”“请把沈尹戍的头颅带回楚国吧,随便埋葬在楚国的什么地方。”“将军和我一起逃命吧!”“不。”“为什么?”“沈尹戍宁愿一死,也不愿被俘。”“啊……”“吴句卑,把我的头颅带走,很方便的。”“好吧,吴句卑在,司马的头就在。”沈尹戍割了自己的袍子,铺在了地上:“你来干,还是我自己来干?”“劳驾将军自己吧。”吴句卑咕嗵一声,跪倒在地。沈尹戍颔首,嘴角是一丝苦涩的微笑:“其实很方便的。谢谢你了。很方便。你这样大忠大勇的勇士,沈尹戍怎么没发现?沈尹戍有眼无珠啊!谢谢啦。谢谢!”沈尹戍横剑割了自己的头颅,手提着自己的头,竟然又立了片刻,才摔倒在地。土卒吴句卑哭了,浑身打抖。他把左司马沈尹戍的头颅用那一袭征袍裹紧了,腋在了腰带上,抬腿就逃。无影无踪。除掉丢在战场上的成千累万的尸体,除掉还在焚烧着的楚军士卒之外,楚**兵全部无影无踪了。胜利了!终于艰苦卓绝地获得决战胜利的吴军,没有欣喜欲狂,没有欢呼雀跃,甚至没有一个人脸上有一点儿笑容。有一个士卒哭了,压低了声音,哭得很伤心。一群士卒扶着戈,眼角也湿了。另一些士卒嗨嗨地叫着,坐下去了,坐下就起不来了,索性倒下去,躺在那些横七竖八的尸体之间。战场静下来了。死寂。孙武在终于停止了厮杀的冬日的战场上站着,心中突然一片空白。他的征袍和犀甲都已被戈划破,在风中作响。他的脸上身上,溅上了血,现在那血污凝固了,扒着脸紧巴巴的,很不好受。他既不想去收拾军队,也不想重整旌旗,甚至连下面是否渡河破郢,如何渡河破郢,连想也不愿意想。他忽然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这么站着,让宁静无边无沿地弥漫。他打了个冷战,这才意识到寒风到底是肃杀凌厉的。看看西边的天,白花花的太阳起了毛,刺得眼睛生疼。冷风送来了焚尸的焦糊的味道,他知道火攻的时日和战策,却不知道有多少楚军士卒被烧死。也不知道吴楚两边军兵到底有多少人再也不能还家。他忽然不忍心,或者说不敢再看一眼横陈在冰冷的雍大地上的那些年轻的没有生命的脸,残缺不全的肢体和覆盖在地上的污血结成的薄冰了。你这是做了些什么?你的兵法,就是用来置这些年轻士卒于死地的么?你到底把应该置于死地的置于死地了,置于死地虽然不容易,可是你想置于死地他们就置于死地,真正地置于死地了。他突然抑制不住哈哈大笑。声音嘶哑而陌生。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不再去想什么生生死死。他把眼睛望着灰土土的天。忽然想起了遥远的漪罗,想起了漪罗的聪慧、美丽、刚烈和任性。那任性竟也是美丽的,想象中的漪罗笑起来是那样的灿烂,嗔怒的时候也是那般动人。可是,在漪罗到营帐中来的时候,你怎么会忍心赶她走?如今她在哪儿?是死?是活?哦,还有身怀六甲的帛女,不知如今在做什么,孩子生了吗?母子平安吗?是男?是女?是名叫星?还是月?想起这些,他的心有些发酸。郢都遥遥在望了。姑苏可是越来越远了……他有点惊奇自己内心萌动着从来不曾萌动过的情绪,或许,是因为三个月来的战争太累人,太劳神,精神太紧张了吧?战争的过程,对于一位执著于兵法战策的将军,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的实现,都会因为“料事如神”和“用兵如神”而平添自信,对于将军,战争的每一次胜利都是致命的诱惑,可是一旦最后的战争结束了,结果却显得很苍白,不,岂止是苍白,他甚至感到空落、茫然和可怕。忽然看见老军常跪在地上,脱下自己的衣裳,盖在长子甲的尸体上。老人用青筋突露的两只手,认认真真地覆盖着爱子那张失血的脸,嘴里不停地咕哝着什么。他不想看。他想走开,走到一边去。“孙将军!”老军常在唤他。他回过头来。老军常将那盖好的“尸布”掀开了:“孙将军,你看,我的儿子的伤口都是在前边,都是在前边啊……”叫他说什么呢?三个月里,老军常失掉了两个儿子!他说:“来人!把常甲……不,把阵亡的将士全都掩埋了!”他还是走了。一抬头,看见千疮百孔的营帐前,还悬挂着“死谏”退兵的五将军的头颅,那些头颅已经干瘪了,似乎已经掏空了,只剩了五个空壳,五个干黄的葫芦,在风里悠来荡去。他对一位士卒道:“放下来。”士卒不解其意:“将军,你说什么?”“叫你放下来就放下来。”“放下来怎么办哪,将军。”“愚顽!随你去处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孙子大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孙子大传
上一章下一章

《孙子大传》 第二部(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