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5)
拉尔夫认为,《圣经》中摩西的哥哥"
亚伦"
实际上有可能就是埃及法老埃赫那顿。
由于宗教改革,他被人称为"
异端法老。
当时古蜀国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云南。
犹太人有一个狂欢节叫"
普珥节"
,而云南南部古代也有一个大行政区就叫"
普洱"
道!
喜欢喝茶的人一定知道云南还有一种茶叶就叫"
普洱茶。
古代以色列有两位神,一位叫El,另外一位叫Baal,分管狩猎与农牧。
中国云南省有一个"
洱(El)"
海就在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那么有没有另外一个"
Baal"
海呢?有,在中国的东北,山东、河北与辽宁之间的地区:"
渤海。
雅各的孙子,犹大的儿子,实际上就叫"
珥。
以色列褂幸桓龃首榫7⒁羰恰癆l"
,也可以转译为"
洱。
还有,"
中国"
的古名"
支那"
在古代罗马语中是sina,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刻骨铭心盘桓了40年的西奈半岛竟然是sinai。
据说在希腊语中,"
西奈"
正是sina,那么也就是说,"
西奈"
就是"
中国。
假如来到中国的这些以色列人就是周朝的"
旦人"
,那么他们的出发地完全可以是在西奈半岛。
(七)说"
白"
我有个昆明的朋友。
有一年她生孩子就把她母亲接去了。
奇怪的是,她母亲的云南家乡土话竟然听起来很像我家乡的河南土话。
笔者当时就向他们提出了这个可疑的问题,结果被大家当做了笑话,毕竟云南离河南太远了。
但假如当年的同样一支云南人从几千年前就生活在笔者老家的深山区,很多语言上的特征当然就会被保存下来,反而那些交通方便的地区无论地理上离他们多近恐怕经过漫长的历史风雨其口音也相距甚远了。
更加巧合的是,这个朋友的母亲是云南白族人,而我老家也有一条河就叫"
白河"
,县境内有白姓人。
白河附近区域,尤其是白河与车村乡两个地方,人文独特。
这条白河的另外一个奇特之处在于,尽管它发源于河南境地,与黄河的一条支流伊河非常接近,但它却南下入汉江,最终归于长江流域。
古代人有顺河流迁徙的习惯,四川三星堆人如果是顺江而来到此地,那么,当几千年前的那批三星堆人从白河进入嵩县境内时,长江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就在嵩县这里进行过历史**汇。
嵩县是中国罕见的通过三条河流与世界著名三大水域相接的一个行政区,嵩县境内的白河通长江流域,汝河通淮河流域,伊河通黄河流域。
由于古代人逐水而居的习惯,这一奇特的地理特点必定使其成为古代中华文化一个集粹交汇之地。
任何一个民族在这里找到他们的遗留痕迹我都不会感到意外。
除了三条大河,嵩县境内还有三座大山,从南到北依次为伏牛山、外方山和熊耳山。
中国称呼为"
白"
的河流似乎还不少,四川、甘肃、广东、云南、山西等地都有。
在我们县城的人听来,白河流域的人讲话更土气。
假设这条沿长江而至黄河流域的"
道路"
是存在的,则"
云南人"
到陆浑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最有可能的是以四川成都平原为核心,一支人马南下云南,另外一支北上河南(嵩县)。
从地图上看,这南北两条线路的距离长短是相等的。
我仔细去核对了一下地图,发现嵩县南部地区大约400公里外就是四川省界。
既然已经证明了三星堆人曾经在成都和云南之间方便来往,那么居住在成都的三星堆人到河南的陆浑定居也就根本没有任何困难,只是人数多少的问题。
另外,"
白"
古代通"
帛"
,再通"
伯"
,无论从字形还是发音上,这都能说得过去。
那么春秋战国那么多称呼"
伯"
的人的身份之谜恐怕也就被揭开了,比如"
伯禽"
、"
伯牙"
白"
是怎么来的先不论,无论是白肤色说还是音译自类似"
伯利恒"
等都很容易,最重要的是白族与彝族、瑶族等一样属于汉藏语系,习俗上也有许多接近的地方。
后者才是我将其纳入视野的重要原因。
语言往往隐藏着远古种族的秘密联系。
有一种特殊的白文应该引起历史学家的重视。
《辞海》对此是这样解释的:白族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字。
俗称"
汉字白读"
,即用汉字记录白语,或用增损汉字笔画构成表意记音文字,现仍有少数人使用"
表意记音"
是三星堆人统一的文字规律吗?不要忘记埃及人的象形字也是同时表音也表意的。
三星堆那个祭台上近似"
囚"
的字是故意缺损的吗?假如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它就是"
卤"
,也就是"
鲁"
、"
卢"
、"
罗"
、"
落"
、"
陆"
、"
鹿"
、"
倮"
、"
洛"
、"
骆"
了。
所以在重大的场所祭祀这么个字是严肃的,并且是可以的。
但我还有一种推测,这个符号就是闪米特人最早的"
闪"
字。
在此我提出一条有关文字的考察线索,假如中华民族来自红海文明,则中国商朝兴起的甲骨文一定与埃及象形文字有许多继承关系,可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且方法也同样可以使用"
增损"
法。
继续查"
白"
字有关条目,结果如下:白兰:古族名。
羌人的一支。
分布在今青海湖西南一带。
公元前4世纪初到5世纪初受吐谷浑役属。
另有"
白兰羌"
,唐初分布在今四川阿坝地区。
白衣:古代平民着白布衣,因以称没有功名的人。
《史记·儒林列传序》:"
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白丁"
也指没有功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