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西湖之楼外楼
太阳出世去往上海的火车上我就叫嚷着要去杭州西湖,同一卧铺隔断里的两个男生正好是工作在上海的北京人。他们告诉我,去了西湖一定要去楼外楼吃饭。有名有实,东西做的地道,还不贵。于是在我的计划表里牢牢记下了"西湖·楼外楼"......到杭州的那个早上格外的冷,我薄薄的衣衫被冷风一吹就透了,瑟瑟中的我被杭州车站上下两层的露天结构搞得晕头转向,不停地和朋友通电话还用了十分钟才接上头。在杭州的第一餐是在酒店里吃的,要的菜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脆炸响铃、白灼香螺,还有几个记不住名字的菜,只说都是典型的杭州菜。我吃在嘴里味道极其一般,心中竟生出些厌倦。所以尽管朋友一再告之每顿饭最好都在酒店吃,有他签单,我依然再没踏入那间餐厅,只期待楼外楼不会扫我的兴......楼外楼的一餐本来安排在第二天的中午,逛过苏堤再登楼以苏东坡的视角眺望西湖。结果在苏堤上逛得实在太久,以至于到楼外楼时人家已经打烊。再开张要到四点半。等是我唯一的选择,好在西湖边的等待也是美丽的,租了一条小船到湖面上的几个小岛逛逛。只可惜风实在大,船夫只想着快点上岸收工或者受苦接下一单生意......我再到楼外楼时还是提前了十分钟。两位小姐看我这么执着于她们的菜馆而且吃过饭还得赶火车,就和我一起研究起菜谱。一个小姐说:"到了楼外楼,西湖醋鱼一定要吃的,宋嫂鱼羹一定要吃的,东坡焖肉一定要吃的......"另一个小姐说:"再加个素菜就行了。"我一听不干了:"都说到这里一定要吃叫花鸡。"小姐说:"你吃不完,两斤呢......"得,你们记住了,要到楼外楼吃饭一定得多叫两个人,最好凑个七八人的桌,才能把应叫的菜叫全了。我又想起朋友一再提起的西湖莼菜汤,就说加上这道汤。小姐还真把我当亲人,告诉我这个时节的莼菜是罐头的,还是等下回有新鲜莼菜时再吃吧......首先上桌的是一杯西湖龙井,比我每天在办公室里喝的龙井新鲜得多。第一道菜是西湖醋鱼,菜单上写着:又名"叔嫂传珍"。相传宋嫂为小叔饯行,行前特意用糖、醋烧鱼,意为勉励小叔"甘甜勿忘百姓辛酸之处"。不一会儿就半条鱼下了肚子。感觉上除了酸甜,口感还算滑嫩,不过比起西湖醋鱼的名头来,口味还是平淡了一些。第二道是宋嫂鱼羹,菜单上写着:"相传淳熙六年,南宋帝赵构游西湖时,吃了宋五嫂(又是她?)制的鱼羹,大为欣赏,赏重金,从此宋嫂鱼羹驰名京城。"鱼羹的味道虽然没有菜谱上形容的那么玄,但味道还真的不错,因为一转眼就见了底。第三道上来的是没写进菜谱彩页的肉丝炒年糕。因为好这口,所以觉得这盘炒年糕实在是比那西湖醋鱼好吃。所以一闷头,竟吃掉了三分之二。正在这时,第四道东坡焖肉上来了。菜谱中写道:"宋元佑年间,苏东坡任职杭州,发动民工疏竣西湖,大功告成,并多了一座苏堤,为犒劳民工,东坡令厨师将黄酒与猪肉一起烧制,慢著火,少煮水,火候足时它最美。"东坡肉的香味实在诱人,但我的肚子里实在已经客满,于是就想意思一下就开路走人,因为临桌的一对男女比我晚来的已经走了,他们和我赶的是同一趟火车。可是尝了一口我就舍不得走了,因为那肉的火候实在到位,肥肉不腻,瘦肉不柴。最后的结果是我把整块肉吃下肚后才跳上出租车冲向火车站。而且因为余味缭绕,我在上海又吃过两次东坡肉。不过每一次的味道都离楼外楼差远了......如果下次有朋友到楼外楼吃饭,我推荐一套四人菜谱:西湖醋鱼、叫化童鸡、龙井虾仁、蜜汁火方、八宝满口香、时令素菜一份、宋嫂鱼羹、西湖莼菜汤。对了,别忘了桂花糯米藕和吴山酥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