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燕子口村(3)

十三陵燕子口村(3)

放了半个月的羊,我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体验了长城内外悲壮的自然景色,尤其是严冬季节荒原或旷野的美。我眼前的一切,可不是什么“渔舟唱晚”,“细草微风岸”,或“春水碧于天”;而是“乱山残雪月,孤独异乡人”;是“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的大悲愤。后来,荒原之美便成了我的“哲学世界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圆明园、香山的美比起冬天十三陵一带的苍古或苍劲所具有的壮美要低一个级别。这决不是这里有皇陵的缘故。不,我并不看重帝王陵墓,包括埃及金字塔。荒原里头有许多宇宙间第一等诗和哲学。雄壮、阔大和浑厚的十三陵地区拥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天地之大美。这是我从放羊和上山砍柴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到的,而且刻骨铭心,融化到了我的血液中。今天十三陵成了旅游胜地。不过来去匆匆、走马看花的旅游者能感受到我当年的天地之大美吗?尤其在一夜燕山雪更厚的日子。告别燕子口的前夕,我为我自己做了一件纪念物:用一个很小的玻璃瓶,盛了燕子口玉米地里一点脱去水分的土壤,再把三粒玉米装入瓶中,为的是永远提醒我自己对土地、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敬畏:“夫稼,为之者人,生之者地,养成之者天也。”(《吕氏春秋》)民乃国之根基。民才可叫万岁,而不是相反。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持生命的源泉。那个小瓶子今天还放在我的书架上,它仅仅是一种象征和符号,提醒我的文明哲学要懂得“天高地厚”,算是我一篇毕业论文。离开燕子口已有四十二年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回去看看,住上三天,再把我放过羊的山峦起伏,长城内外,好好走一遍。村长估计不在人世了。望着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我只有恸哭来时路了。李白的名句“处世若大梦”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三十岁读它,五十岁琢磨它,六十岁咀嚼它,是不尽相同的。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拾得一把金钥匙的故事--我是北大留级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拾得一把金钥匙的故事--我是北大留级生
上一章下一章

十三陵燕子口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