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情怀(1)

未来情怀(1)

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邓小平站在自家的院子里,邓小平显得如此的神定气闲;坐在辽阔天空的飞机上,邓小平常会这样久久地俯瞰;望着蔚蓝的大海,邓小平心潮又该是何等的澎湃?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脚步都是这样的踏实、沉稳。他曾对外国友人说,要看古代的东西,中国可多了,不过,只看到过去不行,还要看到现在,特别是想想未来。1992年1月22日上午,邓小平来到深圳植物园参观。当他看到一棵不知名的树木时,就好奇地打听这是什么树。专家告诉他,这树在当地叫发财树。陪同他参观的女儿风趣地建议说:“以后咱们家也种一棵吧。”邓小平深情地答了一句:“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致富,这是邓小平最深切的未来情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社会的未来模样应该是怎样的?邓小平的回答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了允许有条件的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萌发了这样的设想:“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的国情下,这无疑是打破平均主义束缚,释放生产力发展的能量,尽快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很难说中国的平均主义思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但其历史悠久则确凿无疑。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大锅饭”成了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城市,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在农村,社员吃生产队的大锅饭,生产队吃公社的大锅饭。这一吃就吃了20年。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群众的劳动热情受到了伤害。在低效率的平均和提高效率的暂时不平均之间,中国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了。真是一试便灵。“万元户”,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词,今天已经很少人提起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个家庭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一万元,是先富裕起来的典型,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今天没有人再提起它,是因为这个数字已经不能反映中国人今天的富裕程度。这中间,也不过就是20年的时间。正是有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政策,中国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在今天才如此充分地涌流。正是有了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今天才有了如此的辉煌。但是,这还不是邓小平心目中未来中国的全部景象。在他的设想中,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他说: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邓小平文选》里,有许多这样的假设: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90%的人生活富裕问题。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1%,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中国要解决10亿人的贫困问题,10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小平:再现一代伟人领袖风采(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纪小平:再现一代伟人领袖风采(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未来情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