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秘的微笑(图)
《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了,人们都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
这幅画的模特儿是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佛朗切斯科?戴尔?佐贡达的妻子,作画时她正21岁。
不过,后来又有新的说法,认为《蒙娜丽莎》的模特儿不是佐贡达夫人,而是佛拉拉公爵的妹妹,也即后来嫁给了曼托瓦?贡查加家的伊莎贝娜?埃斯特。
传说她是一个脑门较窄、眼睛很大并且剃去了眉毛的女子,并且是一个有名的才女,充满了活力,一直捍卫曼托瓦使之免受敌手的攻击。
此外,她还经常保护画家、诗人以及许多人文主义者,使得当地的文艺一时异常繁荣。
据说达?芬奇有一个时期也受到她的殷切庇护。
这些传说一时也很难弄清究竟,不过,从材料上看也许还是暂且按原来的说法更为合适。
《蒙娜丽莎》是一幅半身像,模特儿头发披肩,剃去了眉毛,露着宽阔的前额。
她双手交叉,温文优雅。
这是西洋美术史上侧重心理描绘的一幅最优秀的作品。
那双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丽的一双手。
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微笑的神态,以“神秘的微笑”
的美誉而流芳千古,甚至有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
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的微笑”
并列为世界上两种最神秘的微笑。
这一个微笑的形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世纪由于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统治,人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人的**也被称为“灵魂的牢狱”
,“罪恶欲念的根源。
中世纪留存下来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幅哀愁悲苦的神态。
达·芬奇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天才的“完人”
,他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工程师。
他曾设计过飞行器。
他还暗中记录过他观测天文的结果:地球绕着太阳转。
在当时,这是违背教会的意旨并且会因此而掉脑袋的。
此外,他还解剖过尸体,这也是犯法的。
达?芬奇是在以人的而不是以神的态度去对待人,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对象。
他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
,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
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蒙娜丽莎》的画幅并不大,然而作画时间却长达四年之久。
当然,并非四年中每天都在画。
有人甚至对模特儿第一次摆姿势的时间都作过考证,认为是在1503年11月1日的晚上。
之所以在晚上,据说是因为性情乖僻的达?芬奇不喜欢在有太阳的时候作画。
当然,更多的学者认为在1500年就开始画了。
这些都可作参考。
更重要的是,传说当初在画这位佐贡达夫人的时候,达·芬奇是费了许多心思的。
正好在画像之前,这位夫人刚刚失去了爱女,内心很是悲痛。
为了让她愉快,达?芬奇对画室着意地布置了一番,如放上许多有趣的动物标本等。
更别出心裁的是,为了使这位尊贵的模特儿能够经常保持微笑,画家还特意为她请来乐队、小丑、逗笑人,等等,可见一件佳作来之不易。
不过,事实上一直靠乐队、小丑等来“提神”
,恐怕时间长了也很难维持,这里主要还是靠画家高深的立意、熟练的技巧和模特儿真诚的配合。
所以,后世有的传记小说家就侧重渲染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因素。
如苏联有一本传记小说就写到这样一个情节:一次,达?芬奇说要给模特儿讲个故事,佐贡达夫人觉得很新鲜,就请他讲。
于是,他想起了外祖母给他讲过的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很聪明,剩下的一个不好不坏,不聪明也不愚蠢。
或者更确切地说,因为他沉默寡言,别人很难给他下判断。
他喜欢到田野里,到海边,看呀、听呀、自个儿想呀,他还喜欢在夜里观看星星。
后来,父亲老了,在弥留之时把他们都叫到身边说:“我的孩子们,我很快就要死了。
把我一埋掉,你们就锁好小茅屋的门,到天涯海角为自己寻找幸福去吧。
不论什么手艺,你们都要学会一点,好养活自己”
父亲断气之后,孩子们照他的话做了,并约定三年之后回到故乡小树林中的空地上,到一棵倒掉的树后面,聚谈各自所学到的本领。
三年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应约回乡。
大哥先来到了小树林的空地上。
他学会了做木匠活,寂寞难熬,他砍倒了一棵树,并用它做了一个姑娘的雕像。
他走开一会儿,等着。
老二回来了,看见木头姑娘。
因为他是个裁缝,决定给她穿上衣服。
一眨眼间,他给她做好了一套美丽的丝衣裳。
老三回来了,他用金首饰和贵重宝石把木头姑娘打扮起来,因为他是一个珠宝匠,还积攒了一大笔钱。
最后,老四回来了。
他并没有三个哥哥的手艺,但是,他会倾听,懂得大地在说些什么,树林、青草、野兽、鸟儿在说些什么。
他知道天上的行星走什么路,还会唱神奇的歌儿。
他学会了和地球上所有的东西交谈,甚至用自己的歌声使石头复活。
他见眼前的木头姑娘衣着华丽,但既不会说,也不会听,连动都不会动,于是便施展了自己的本领。
他唱起了一支美妙的歌,躲在灌木丛里的三个哥哥听得笑起来了。
这首歌给木头姑娘注入了生命,终于,她微笑着,呼吸起来了……这时,三个哥哥都扑向姑娘,喊出了同一个愿望:“是我把你做出来的,你该成为我的妻子”
“你该做我的妻子!
是我给赤身**的你穿上衣裳的”
“我使你变成富人,你应该做我的妻子”
然而,姑娘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你做了我——你做我的父亲吧。
你给我穿上衣裳,他把我打扮得漂亮——你们做我的哥哥吧。
而你,给了我灵魂,并教我爱上生活,这辈子你就做我的丈夫吧……”
于是,树木、花儿、鸟儿和整个大地,一起为他们唱起了赞美的歌。
听完了这个故事,蒙娜丽莎的面孔好似明亮起来了,双眼闪闪发起光来,然后,如梦初醒吸了一口气,默然坐在位子上……是啊,事情是成功了——画家唤醒了一个冷漠的塑像,但幸福的微笑正慢慢地从她脸上消失,隐隐约约留在两个嘴角,给她脸儿增添了令人惊异的、神秘莫测的、调皮的神情,就像一个知晓神秘而又小心保守着它,但又不能抑制住怡然自得心情的人……列奥纳多悄然地工作着,生怕放过这一瞬间,这一缕照亮了他忧闷的模特儿的光。
也许,画家爱上了这位银行家的妻子,他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延达四年之久!
当然,这中间还有大量的工作导致了这种延宕。
或者,这种延宕本身就是为了某种探索?然而,没完没了地寻求什么独特的表现手法难道不显得太不合常理吗?是的,列奥纳多按照自己的方式爱着佐贡达夫人,难道不能把模特儿作为一种形象、一种理想来爱恋吗?难道不能在题材里面发掘越来越新颖的东西吗?这位妇女似乎进入了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的欢乐和光明,描绘这位妇女成了他的享受。
而这位银行家的夫人,和一位除了发财之外什么都不想的丈夫在富足、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着,能够幻想什么呢?未必有人能猜到,这位像哲人的,不由自主地倾心于这位妇女的画家讲的故事,把什么东西深深地铭印在她的心灵上了。
列奥纳多的天才深深地印入了她懒于思索的脑海,触到了她沉睡的心灵。
她听着他的声音,就像聆听音乐;听着他的话语,就像听到了神灵的启示……不时来访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看见《蒙娜丽莎》,非常兴奋,总是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列奥纳多先生有着什么魔法,描画了这位栩栩如生的美人,这双水灵灵的眼睛”
,“她就要笑起来了”
,“她那笑容多么奇妙!
好似在思索什么,却又不愿说出”
……有人领会了:“列奥纳多替她说出来……”
有关画家与模特儿间的传说太多了,像这类达·芬奇暗恋着模特儿的说法不妨作为故事听之。
然而有一件事倒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这幅画并没有交给订画的主顾佐贡达夫人,而是一直留在画家身边到他离开人世,而且在世时,画家也并不轻易将其出示于众人。
的确,在这五百年间只要一睹《蒙娜丽莎》的风采,几乎无人不迷恋她,也许甚至连达·芬奇本人也被她的神秘所迷?1519年5月2日,这位天才67岁客死异乡,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他身边还留着《蒙娜丽莎》以及难以数计的笔记,他在临终时还写道:“告诉我,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未完成的?”
并以这样一段话结束:“当我想及,我学习到如何活下去时,我只学习到如何死去”
然而,比起对画家生平的考证来,对《蒙娜丽莎》这幅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却不知要多多少倍,可以想像,这是世界上被考证、议论得最多的画作。
她的微笑,已成为神秘的微笑的代名词,而这种表情,究竟意味着什么?她身后奇妙的溪谷,又意味着什么?一切都成了疑案。
这也难怪,因为这的确是一幅稀世杰作。
达·芬奇能够把这么动人的微笑表现在肖像上,以致使人觉得以往所有的肖像在它面前相形见绌。
在明暗处理上,这种由亮部渐次转变到暗部的微妙变化是15世纪绘画所未有过的,这点,达?芬奇同时代的画家、评论家瓦萨利说:“一个人只要留心观看,就会发誓说蒙娜丽莎脖子上的脉搏正在跳动”
即使我们今天观摩印刷品,依旧能感受到那肌肤的莹润和暖人的体温。
除了面部的神态以外,那双丰腴而富于表情和活力的手,那披在头上的薄纱等等描绘,都可以算是艺术上的极品了。
此外,在构图上达?芬奇把半身像画在长方形的画幅中,从头部一直到肩部,后面配以深邃的风景,以几个椭圆形状占据了主要画面。
像他研究人的比例一样,这些似乎都是经过精心的计算与安排的。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那富于表情的脸部和双手。
构图处理的成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的一大特色,而《蒙娜丽莎》无疑又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难怪瓦萨利赞叹道:“真的,肖像描绘得那样,以致任何一位卓越的艺术家都感到惊奇和不安”
至于后世人的反应就更是五花八门了,当然主要是集中在这个微笑上。
如上所述,这是一个“神秘的微笑”
,“司芬克斯的微笑”
,“谜一般的微笑”
,甚至有人还称之为“魅惑的微笑”
,“邪恶的微笑”
等等。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伟大的美,必须含有奇异的要素,尤其《蒙娜丽莎》里所见到的奇异要素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而安排的,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可发现,画面两侧是绝不相同的:左右背景的地平线高度不同,模特儿的双眼亦不同,唇角两侧的翘法也不同……尤其,蒙娜丽莎的嘴唇和眼神所含的表情与意义,使人永不了解,只留下了不可思议的迷惑……”
19世纪的文学家华德?派特说:“她比环绕着的岩石年纪还要老,她像吸血鬼似的死去很多次,所以知道世界上许多大的秘密,她也能潜进深海带走她所生活过的日子……”
杜尚曾在《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画上两撇胡须,从而也使之成为一幅达达主义的杰作。
而玛丽?马卡西更用幽默与现代化的口气说:“……蒙娜丽莎那磁性的微笑,就像一个女巫,这就是人们为何想毁割她,想画胡子在她的脸上,或想偷她的理由;不过她确是世上最伟大的名作,一切欺骗与神秘都集中在她身上,而令我们产生一种畏惧”
更有趣的是,英国一位崇拜者把这幅杰作的复制品挂在墙上,从早到晚地望着她,观摩揣摸,然而依旧对这微笑之谜无法解释,结果精神失常了,最后用手枪结果了自己的性命,从而成为艺术史上的一大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