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穿裤子的画家(图)
不管怎样,一幅肖像前后画了四年,而且想尽办法让模特儿保持微笑,这些都说明画家的执著的追求与严谨的态度。
然而,这种精神有时也不易被人理解。
不过,对于那些恶意的攻击,列奥纳多也会给予尖刻的回敬。
瓦萨利还记载了一则达?芬奇在绘制另一幅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时的逸事,生动地说明了他的工作作风、敏捷思维和语言的锋利幽默。
《最后的晚餐》是应米兰大公斯福查的委托而绘制的,由于达·芬奇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谨,加上巨大的画幅和众多的人物使他更需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所以他常常手执画笔凝视画面,偶尔才动几下,有时甚至终日未动一笔。
教堂里的一位僧院长对达·芬奇这种“磨洋工”
的做法表示不满,执拗地要他不停地动手,尽快地完成这幅大型壁画。
瓦萨利写道:“他看来觉得奇怪,列奥纳多整整半天深思地站着。
他要艺术家手不停笔,好像在菜园里不停地工作一样。
这还不够,他向大公诉说了,并且是这样纠缠着他,于是大公不得不派人去把列奥纳多找来,并用委婉的方式请他着手工作,同时竭力让列奥纳多了解,他这样做是因为僧院长的坚持”
和大公略作一般艺术探讨之后,达·芬奇向他表明,壁画快要完工了,只剩下两个头未画。
他必须考虑成熟才能动笔。
这两个头一个是基督的那个仁慈神圣的形象,一个是犹大的那个丑恶的叛徒形象,“最后一个头他还要寻找,他如果始终找不到更适当的,他准备就用这个讨厌而不逊的僧院长的头。
这话惹得大公发笑,告诉他说,他是百分之百对的。
因此,可怜的惶惑不安的僧院长继续在菜园里督促工作,不再去打扰列奥纳多了。
瓦萨利没有记载最后达?芬奇是否真的以这位僧院长为模特儿去画犹大,不过,在画家留下的犹大的速写习作的形象的确是非常生动而且符合叛徒的特征。
不管怎样,这种以“作模特儿”
为斗争手段的逸事倒是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一个趣谈,而且类似的逸事在文艺复兴的另一位巨人米开朗琪罗身上也出现过。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由于画面的人物包括基督在内都使用了**形象,于是遭到了守旧派以及自己的宿敌的攻击,其中最激烈者就是保罗教皇的典礼官比亚吉奥·达·塞孙纳。
不过,幸运的是教皇本人却很欣赏米开朗琪罗和他的这幅杰作。
一次,这位典礼官向教皇进谗,说壁画“简直亵渎神灵!
我无法分辨圣人和罪人。
上面几百个**竟出现在教皇的小教堂,可耻之极!
并认为这幅画应该放在浴室里才对。
米开朗琪罗知道后,干脆就将这位典礼官“放”
到壁画的地狱里去了,把他画成了阴曹地府里幽灵的判官米诺斯,长着驴耳朵,**躯干的下身盘着一条蟒,尖尖的鼻子,嘴唇缩在獠牙后面,画得像极了。
比亚吉奥气急败坏地在教皇面前告状。
“圣父,你瞧瞧,”
他喊道,“他把我画成了一条令人厌恶的蛇”
“这是遮盖布”
米开朗琪罗回答说,“我知道你不愿意被画**”
“像极了,”
教皇说,“米开朗琪罗,我还以为你会说你不会画肖像呢”
“我受到了鼓舞和启发,陛下”
米开朗琪罗回答。
比亚吉奥跳上跳下,就好像他真的站到了地狱的火堆上一样。
“陛下,让他把我从这里搬走吧”
“搬出地狱吗?”
教皇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这位典礼官,“如果他把你放在炼狱,我本当凭我的权威尽一切努力释放你。
可是在地狱是无法赎罪的”
看来,米开朗琪罗比达·芬奇还要“狠”
,达·芬奇可能只是谈谈而已,而米开朗琪罗果真是去做了。
甚至,这种做法也同样用在自己身上。
同样在这幅巨作中,那个被剥去人皮的遇难者就是以他自己为模特儿画的。
无疑,画别人也好,画自己也罢,都是为了发泄一种愤懑,表达一腔激情!
顺便再谈一下,后来教皇保罗四世继任,居于当时的环境,让人把所有的**画像一律添上衣服。
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一位叫伏特拉的画家,他在每个**人物的下身画上飘带以作遮挡。
可怜的是,由于他做了这件“好事”
而使他得了一个“穿裤子的画家”
的雅号,久而久之连他的真名实姓都被人遗忘了。
事情传到了米开朗琪罗那里时,这位高龄而疲惫的巨匠说:“请转告教皇,这是一件小事……还是请他在世界大事上多费心思吧。
修改一幅画是不费手足的”
虽然画面遭到了破坏,然而它仍无愧于一幅世界上伟大的杰作。
此外,从这些故事的背后还应该看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由于诸如时代、宗教等等因素,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内作画时尚未使用女性**模特儿,而在画女性形象时有时还不得不用男模特儿代替,如《利比亚巫女》就是一例。
从现存的习作看,显然是以一个男子为模特儿来推敲他的草图的。
米开朗琪罗一生的创作中**女性并不多,然而其形象都是很鲜明的。
她们的共同特色,都是雄强壮实、肌肉发达,显露出男性的特征,注入了男性的力量。
这里除了米开朗琪罗本身的风格之外,也许与使用男性模特儿不无关系。
在画家传世的作品中,倒是有一幅女性素描,画的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背影。
不过,人们认为并非对着女模特儿写生,而是照着巴奇奥?班迪内里所作的铜像画成的。
这在反映出大师注意对前人作品的研究借鉴的同时,至少还说明了当时工作条件的局限。
前面提到的比他略晚的布隆兹诺所画《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雅》一画时,也有同样的情况,只是大师把这种特性融入了自己的风格中,而布隆兹诺却作为不足暴露出来了。
也许还应提及,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这文艺复兴三杰,虽然终身都未婚娶,但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情人。
米开朗琪罗与维多利亚夫人有过一段深沉动人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可惜未有留下为她作画的任何记载。
拉斐尔虽然37岁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一幅《妇女肖像(拉?佛娜莉娜)》。
佛娜莉娜是面包店的女儿之意,据传这是拉斐尔为他的情人画的一幅肖像。
模特儿的臂环上刻有“马比诺的拉斐尔”
字样。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学生所作。
不管怎样,这幅在当时就颇负盛名的肖像作品对后世是产生一定影响的,尤其在后来的法国枫丹白露派作品中常可见到其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