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肖像的康贝士贝(图)

画肖像的康贝士贝(图)

古代希腊还流传着另一则有关模特儿的故事,就是画家阿贝勒士与模特儿的一见钟情。

阿贝勒士也是公元前4世纪的人,被誉为当时希腊最好的画家,流传下来的逸事也不少。

亚历山大大帝很赏识这位画家的才华,并且非常器重他。

一次,阿贝勒士受大帝之命,为他的宠姬康贝士贝绘制**肖像。

但当他看到眼前这位王妃的玉貌冰肌时,竟然无法自持而坠入了深深的爱河。

亚历山大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帅,公元前336年在他仅20岁时就已当上马其顿的皇帝,不仅占领了希腊各邦,而且远征波斯、埃及直至印度,13年间转战欧、非、亚三洲,33岁时因疟疾死于巴比伦。

他的霸业虽属壮志未酬,但却把希腊文化带到了东方,也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希腊,在文化史上立下了赫赫功业。

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话再说回来,这位威震一时的大帝的确具有统帅风度,不但在军事上怀有雄才大略,在生活上也不失宽宏大量。

当他觉察阿贝勒士的心绪之后,就干脆将爱妃让给了这位自己所敬重的画界朋友。

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大师大卫就曾以此为题材画过一幅油画《描绘美丽康贝士贝的阿贝勒士》。

画面上,阿贝勒士坐在大画架面前,刚刚勾好了轮廓就再也无法画下去了。

他垂下手中的笔,呆呆地望着眼前的这位美人。

坐在床上的康贝士贝,似乎领悟到某种感情,以手遮脸并羞涩地转过身子,逃避着对方的目光。

这里表现出来的古代希腊风格庄严的内室,并不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倒很像有意摆布出来的舞台布景。

这既是大卫喜好的安排,也是古典主义画家常见的样式。

而且据传,该作也是从一出歌剧《阿贝勒士和康贝士贝》得到灵感与启发而作。

那出歌剧仅在1798年有过一次失败的演出。

把亚历山大画成神话中的人物,也是古典主义处理现实人物的**肖像的一种常见手法。

在这个故事中,模特儿既不是运动员、战士,也不是妓女,而是一位君临天下的君主的宠妃,实在非同寻常。

这个故事也反映出古代希腊人对**的观念的确与别的民族不同。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模特儿在历史上之所以诞生的一种社会基础。

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人们对人体美的赞赏与热爱。

而这种感情,常常是情不自禁地处于一种炫耀的状态。

从亚历山大的角度来看,作为万人之上的君主,让自己的爱妃给别人描画,如今看来的确不可思议。

然而,不管这位皇帝出于何种动机,而炫耀心理都是此举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类似的故事绝非亚历山大仅有,比他早几百年的小亚细亚的一位君主也曾有过这种炫耀的举动。

尽管不是让画家画而是让别人欣赏自己妻子的**,其性质还是一样的。

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吕底亚的国王叫康道尔,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并以此为骄傲。

一次,为了证实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国王让他所宠幸的警卫基格斯去偷看王后的**。

基格斯起初竭力推委,说这是荒唐的事情,是违背父祖贤明教诲的越轨行为。

他这样说,当然是惧怕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国王却真心表示确非有意试探他的忠诚,并告之具体行动计划。

基格斯只好从命了。

当然,这一切王后事先是一无所知的。

到了晚上,基格斯遵照国王的指点躲在寝室门背后静静地观赏一切。

但没想到王后还是发现了。

她深以为耻,当时强压住恼怒,待到次日一早,立即召见基格斯。

她告诉他说,既然国王做出了这样的事,让他看到了不应该看的,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把国王杀掉,作为惩罚,事后继承王位和她结婚;二是赐他一死。

最后,基格斯选择了第一条路,成了吕底亚的国王。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找到两位为王者的共同点。

不过,令人同情的是,亚历山大炫耀了一下不过是慷慨地送走了一位爱妃,而可怜的康道尔却是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更有名的,是罗马时代的皮格马利翁的故事。

不过并非如阿贝勒士那样如何对模特儿一见钟情,而是相反,因先看上了自己的作品而与“模特儿”

产生了恋情。

故事出自罗马诗人奥维德的神话《化身故事》,大意是说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厌恶女性、逃避结婚,一直独身生活。

他擅长雕刻,用象牙雕了一尊少女像,觉得意外优美。

久而久之,他爱上了自己制作的这尊雕像,甚至不能自拔。

后来,他祈求维纳斯帮助。

被他这种真情所感动,爱与美的女神果真通过神法给雕像以生命,使这位钟情的王如愿以偿。

在奥维德的故事里,这位少女是无名的,后来以讹传讹,被安上了一个加拉蒂雅的名字。

许多艺术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不少佳作。

布隆兹诺就画过一幅油画《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雅》。

画面表现了皮格马利翁在祭坛前向维纳斯祈祷的景象。

后面祭坛上以牛头作牺牲,高入云霄的火焰是维纳斯扇起的,以表示应允这位塞浦路斯王的祈求。

布隆兹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画家。

有趣的是,加拉蒂雅的形象看上去很不自然,如果把头部遮挡起来,整个身子尤其是肩部、背部、腰部、手臂、腿脚等都很像是男性的。

不错,正是因为作者以男青年为模特儿画这个人物所以出现了这种不伦不类的效果,而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鲜见。

与此不同,法可奈的《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雅》中的少女就非常可人,她蓓蕾初开,带着纯真的腼腆出现在世间。

拉库鲁奈的油画《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雅》中的人物关系处理得更为亲热,被赋予了生命的雕像正从台座上移步下来接受国王的爱抚,而皮格马利翁的半跪姿态正是18世纪绅士们向贵妇人吐露爱情的惯常动作。

而巴尔吉利尼的油画《皮格马利翁》则富有近代意味。

雕像手里拿着一束维纳斯送的鲜花,举起双手以献给这位倾慕自己的男子。

皮格马利翁被这意外的情景惊呆了,手中的雕刻锤子也掉落地上。

这里的寓意似乎已经发生变化。

少女的形象与前面几个截然不同,她已没有了纯情少女那种温柔与腼腆,反倒显出一种支配男人命运的那种世俗妇女的风采。

巴尔吉利尼是19世纪的画家,也许,这个“模特儿”

恰恰体现了那个时代对这个主题的更深一层的认识:梦是美好的,然而当梦要成为现实时,美好也就随之消失了。

话再说回来吧。

这三个故事都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传说,其中有的是历史真事,也有的已演变成神话。

但是,广义地说,它们都与模特儿有关,而且都是国王在其中充任重要角色。

如果说芙丽涅曾经为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而作出贡献,从而使她的工作最符合后世所称的模特儿的基本规范的话,那么,康贝士贝的举动则体现了从事模特儿活动的另一方面的旨趣,那就是要把自身的美留在世间。

尽管只是亚历山大的旨意,但在本质上也体现了人类的一种共同的炫耀心理。

康道尔、皮格马利翁等也是这种心理,以至后世许多王公贵戚及其后妃夫人充当模特儿画**肖像还是这个心理。

模特儿作为一种职业,不过是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然而,从审美心理上看,更重要的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产物。

至于国王的角色,则是人类进入男性中心社会以后男性意志的最高体现。

因此,模特儿,其意蕴还在人对自身美的追求。

希腊艺术难以数计,**作品为数不少,模特儿的故事仅仅流传芙丽涅和康贝士贝,这显然是沧海一粟。

面对着那么丰富的难以企及的模本,恐怕应该从更广泛的“模特儿”

的角度去讨论才能趋于合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体模特儿史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人体模特儿史话
上一章下一章

画肖像的康贝士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