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记忆,四年忘却》六十(2)

《三年记忆,四年忘却》六十(2)

路上骑过一个正在施工的农民宅基地,一群人在房屋的顶上施工。两个人就停下来,这个屋顶还没有盖上去,看上去黑乎乎的一片。陶小澜一向不说话,此刻居然被好奇驱动着,说,这个屋顶好奇怪,是不是被火烧过了。这声音并不十分响,但是周边由于没有很强的嘈杂,所以,屋顶上的人还是都听到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停下了手上的活,其中一个年长地说,小子,你们别走,等一下。老孙以为当地农民都很客气,要邀请他吃口茶啥的。正要客气一番。不好了。那个农民从屋顶上下来,突然抄起一根扁担向两人奔过来,其余几个也各抄家伙,叫骂声喧嚣而来。老孙这才意识到陶小澜那句话说错了,说声快跑,把自行车调了个头,上去就狂蹬。陶小澜也慌了手脚,歪歪扭扭地上车子。后面那群人骂着娘在后面追,其中一个声音听得很清楚:老子的房子今天上大梁,碰到个扫帚星,说我的房子着过火,XXX,XXX,我砸死你,我打死你,我踩死你。还好是下坡路,两个人的车越踩越快,后面的那骂声渐渐远了,小了,但是,呼呼几块石头惊险地贴着头皮飞过去,一块还砸到了陶小澜的车子,她一声尖叫。一路狂奔,两个人开始是心惊肉跳,把自行车骑得飞起来,后来危机过去了,渐渐放松,陶小澜骑着骑着居然突然笑起来,笑得乱颤,笑得自行车都扭了几扭。自行车穿过白鹅走过的小路,闪过银杏匝地的乡间,一路飞到包山寺。这是苏州著名的寺庙,三面环山,一条寂静的甬道穿过老树林到达寺庙的围墙,围墙外两棵比农民旅社看到的还要粗大一倍的老银杏守护着寺庙,衬得丛林分外静谧。整个寺庙里只有老孙他们两个游客,转到大雄宝殿时,发现已经是傍晚了,这大雄宝殿不是十分雄伟,但很有气氛,站在殿门口,望着三面的山峦,想象远处的太湖,就感受出庙宇的灵气来。阳光渐渐收到山后面去了,寺庙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很长,一条草狼狗睡在太阳的下面,偶尔摆动一下尾巴,悠闲得宛如罗马时代元老院的议员。小和尚告诉老孙,晚上可以在寺庙里吃素斋、听晚课。两个人坐在客房厅前,屋子里空落落地,只挂了幅"目下无尘"的墨宝,门虚掩着,可以望见,有个着土黄色僧袍的小和尚在厨房为他俩准备素斋。看样子,他正在用素油炸油条,躬着腰,脑袋微微往前冲,很认真地把卷好的面粉条扔进油锅,然后,背着左手,神态专注地观察着锅里变化,不时使筷子动一下,这僧人特有的认真和专注,以及身上披着的土黄的袍子,所构成的场景让老孙感动得几乎要流泪。素斋端上来了,稀饭、油条(很瘦很短而且是单根的)、白馒头以及榨菜。最简单的东西,却极其精致,老孙吃得很香,喝了数碗粥,偷眼看陶小澜,她也吃得象小和尚一样专注。老孙边吃边想,难怪这个寺庙里的和尚胖不了,看来他们是真正的和尚。晚上6点整,暮鼓一通后,寺庙的和尚和住在寺庙里的善男信女都往大雄宝殿方向走去,小和尚告诉老孙,今晚贯通大和尚给人做法事——放焰口。小和尚说,这一场是嘉善的90多个男女联合出钱要求给死去的人办的,焰口是古印度传说中的一种恶鬼,它身形焦枯,口内燃火,咽细如针。人如果不得好死去了饿鬼道,就要饱受煎熬。活人出钱做这种法事,是专门针对这种饿鬼施食念经,以帮助死者,熟话说叫超度冤魂。老孙和陶小澜听了一惊,既然来的,就只得跟着。这佛事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由于佛法不通,老孙听得有些疲倦,但陶小澜却精神很好,并不露出怠谢的样子。对面前排的两个小和尚似乎童心未泯,他们常常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还冲着老孙捂嘴一笑。那大和尚法事做很陶醉,并不理会。老孙渐渐有些恍惚,头就打起冲来了,只一会儿,意识到这是大殿前,又回过神来,乜眼看到陶小澜在身旁站着,而不是当年的田晓安,他的老婆?心里竟突现一丝怪异的感觉,但只一会儿这种感觉就过去了,有陶小澜在身旁,出神地看着前面,象古希腊说不出名字的雕塑作品,让他感到安全与稳定,这种时候,在外地,已然忘却城市的浮躁,山林幽静,似乎和她在一起就是拥有一切的了。法事结束后,老孙想向老和尚提出借宿这里的客房,那老和尚很持重,他想了一想,慢吞吞地说,是可以的,我们这里有一些客房,给善男信女住的,但寺庙里男女不能同房。两人在寺庙里的槐树下踌躇了好一阵子,老孙突然来了电,说,咳!我带着帐篷呢。他俩就走出寺庙,看到了寺庙外头的那棵老银杏树脚下有块空地,就支起OZARK的双人帐篷。那顶帐篷是明黄和草绿相拼的颜色,在傍晚和黎明的时候,应该是十分好看的,只是现在天已经全黑了,看不见它的好看。陶小澜打着手电筒,老孙撑支架,一节一节地串着,再拱起来,忙得一身小汗。等帐篷支好,两人坐在帐篷口,老孙用巴掌扇着扇子,才发现月亮已经升到老银杏树的枝杈上去了,几乎算是一轮满月,把山里的景致照得朦朦胧胧的,此时,一丝风也没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70年代人飘泊的青春记忆:三年记忆,四年忘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70年代人飘泊的青春记忆:三年记忆,四年忘却
上一章下一章

《三年记忆,四年忘却》六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