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2)(图)

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2)(图)

李小龙的武打风格,亦刻意投射本土身份意识,但表现方式却错综复杂。《精武门》搬演精武门始创人霍元甲之死的传奇故事,李小龙在片中扮演霍的弟子陈真,自觉要把崇高武术传统延续下去。但精武门属于北派,李小龙自己则强烈认同南派。他用粤语称自己的武术为“功夫”,13岁便拜叶问为师学咏春拳。咏春着重出拳快,是中国南方武术,与北派凌厉多变的腿功截然不同。有报道指出叶问所教的咏春,是经过改良的,着重坐后拖滑步法,李小龙再度修正,变成流畅而警觉的高视阔步。由传奇人物关德兴主演、描述功夫大师黄飞鸿的数十部影片,李小龙当然耳熟能详。他在《龙争虎斗》与黑帮头子韩先生一决生死,苦战胜出,扮演韩的石坚,在黄飞鸿电影系列中是永远的大反派,那使李小龙成为关德兴接班人,一个经典英雄的70年代新版本。

可李小龙不仅不拘泥于门户之见,还反对盲从传统。习练功夫者,都秉承儒家的一套忠孝之道,事师如事父,做徒弟的要像个孝子。《精武门》就包含这种做人道理,所以陈真要报杀师之仇。然而,《唐山大兄》的厂长却剥削工人,《猛龙过江》的王大叔(黄宗迅)则出卖替他的餐馆力抗黑帮的年轻伙计,还加害他们。《龙争虎斗》的韩是代表父权的重要人物,但李小龙却要除之而后快。年轻战士往往要把社会敬重的老人赶下台,李小龙对此的强硬态度,最能表现他离经叛道的精神,也代表了他对70年代香港青少年文化的回应。

为贯彻这种精神,李小龙抱有一种极实际的武术观:学功夫的目的,是要在实战中击败对手,他说:“那既非仪式亦非运动,而是自卫。”1969年他给友人去信道:“我纵然仍叫自己的一套做中国功夫,但已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信心,因所有派别,基本都是‘纸上谈兵’,咏春派亦不例外。因此我所走的习武路线是讲求实效的街头打斗,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场。”年轻时,他学咏春拳之前曾参加西洋拳班,也学剑击,此外也学会一些北派招式;赴美后,除柔道外,也学菲律宾武术、摔跤、空手道及泰拳。他用西式方法训练自己,打沙包之外,又连续跳绳数小时,把身法磨练得更敏捷更灵活。他搜罗丰富藏书,各门各派应有尽有,又钻研阿里的擂台拳赛片段,深信自己终有一天,要与他好好打一场。

李小龙称自己的武学做截拳道,那是最能发挥打斗功效的一种进取型招数,闪避敌人的每个动作本身,也同时爆发强大攻击力。截拳道非别树一帜的门派,而是在基于实战不能拘泥法则的前提下,集各派大成的一种武学。《猛龙过江》**一幕,李小龙化身拳腿挥洒自如、打法变化多端的战士,和他对打的高手罗礼士,却应变不来。《死亡游戏》原来版本的压轴戏发生在多层塔寺内,每层各有不同门派的功夫高手坐镇,却给主角逐一击败,借此显示各门派只会死抱传统,注定消亡。

一般武学大师都拼命保存名门正宗,力拒别派影响,而李小龙则摒除门户之见,提倡依个人所需集各家招式于一身。因此,学武的毋须强记狭隘的一套传统拳术与招式,却须学懂不同门派的打法。于李小龙而言,功夫精髓不在于什么秘笈,而在乎发挥一己个性:“你若只有一双手两条腿,国籍再没什么意义。要学武,就得从中体现自我。”李小龙对武术传统敬重之余,又懂变通的态度,不少人认为那是在武学层面反映了香港实用式个人主义的抬头。

李小龙为了把功夫拍得更好看,不惜一再求变。纵使他偏爱咏春派的下路踢法,但上路踢腿在银幕上虎虎生风,于是他苦心钻研,把这一招塑造为自己明星形象的个人标记(即“李三脚”)。日本空手道的叫喊声又给他借用过来,那一声出手前很像鸟儿啁啾的尖叫,不仅有助他凝聚全身力气,还提高打斗的戏剧性。此外,他的动作快得不可思议,和人斗快时,喜欢在对方合拢手掌前拿掉其掌心的硬币。银幕上,李小龙由出拳到收拳往往只需6格画面,相当于1/4秒。

截拳道“不过是运用最少动作最少能量,直接表达一己感受的武术”。李小龙每次在片中打斗时,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变化及独特个性。他会怒火冲天,纵使许多时候会压抑下来,仅怒目而视或以食指虚戳对方(以加强语气)。面对不值一哂的敌手,他毫不掩饰心中不屑,除睥睨对方,还会漫不经心绕着人家走。即使解决那些不是他对手的敌人时,亦总有一脸沉郁的怒容,漠不关心的同时又自我沉醉。有时他眼睛非望向敌人而是盯在镜头外,打斗于他仿似耍出一套套动作优美的花式,敌人受创亦完全无动于中。又有时,他挥拳后会双眉紧锁,摇头摆脑,给自己的杀伤力吓得张大了口,甚或造出既劳累,亦生气与痛苦的古怪表情。

《精武门》落幕前最后一个凝镜

《龙争虎斗》:李小龙在韩的镜房内

向李小龙致敬也剥削其形象的影片《精武门续集》

不管摄影机怎么喜爱李小龙,也抵不过他爱自己的程度。他在影片中神化自己的情况一部比一部厉害:《精武门》以定格镜捕捉他迎向一轮子弹凌空飞起的样子(图);《猛龙过江》在罗马竞技场决斗;《龙争虎斗》在韩的镜房内给自己的重重镜像包围(图)。李小龙辞世后,其影像不仅给没完没了的复制,还在《死亡游戏》中给分解再分解(见于其替身、照片及蜡像的情节),在《精武门续集》(1967)之类跟风作中则被奉为偶像而遭大肆剥削:片中的李小龙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安排徒弟替他报仇(图)。论者所谓李小龙的自恋,也可视为他决心把自己塑造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从而达至名成利就的自然表现。李小龙沉迷明星梦,更于1969年白纸黑字写下“矢志不渝大目标”:“我李小龙会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东方巨星,而我的演出会是最刺激精采的,我将竭尽所能,把演员本份做到最好。1970年开始,我会举世知名,到1980年会赚够1000万美元,然后随心所欲生活,安享内心平和与喜乐。”相信不少人会同意,展露自己独特个性、做千万富翁,以及利用闲情追求和谐的精神境界等理想,其实是带有强烈本土色彩的一个香港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
上一章下一章

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2)(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