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我与玄奘(11)

姥姥、我与玄奘(11)

父亲所信奉的,绝对是社会的主流,对于它的宣传和灌输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它几乎就是伴随着我长大,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学校、课堂、书报、电视、广播、戏剧,甚至父亲的训斥中。

人们一张口必是成篇的理论,好像已经完全铭刻在心上,融化在血液之中。

从北方吹来的十月的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好像坚冰一样顽强。

这曾经看似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信念,都在一阵风中迅速而彻底地融化了。

它的脆弱让我吃惊,就像我当年站在北大三角地,望着,听着周围的激情与呐喊,心里是那么地茫然,脑子里几乎是一片空白。

我曾经问过自己,父辈那自认为坚定的信仰哪里去了?对我来说,沿着玄奘的足迹,寻找那逝去的过去,已经远远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而将是一次精神之旅,也是对姥姥的告慰。

玄奘西行求法18年,他不知自己将遭遇什么。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一往无前?同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姥姥度过她苦难的一生?历经劫难却生生不息的佛教,它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千百年来,无数人将其视为生命追随其后,这到底是为什么?当然我可以坐在图书馆里阅读所有关于玄奘的书籍,但我知道这不够。

任何书本都不会给我现成的答案。

只有面对像我姥姥那样饱经风霜却依然如故的虔诚的人们,我才有可能去了解玄奘;只有尝试玄奘经历的艰难后,才能深切体验他当年的感悟,从而靠近他的精神世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玄奘通过19年的求法,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正的佛教;如果我追寻玄奘足迹,或许就会明白他的一生、他的信仰和他的世界,我就会了解我们的文明是如何因为有了佛教才有今天。

当我告诉母亲西行的计划时,她腿都软了"

你为什么要去那些鬼地方?去找什么一千多年前的和尚。

你一定脑袋出毛病了,还是家里出什么问题了?是不是丈夫想和你离婚啊"

我告诉她都不是"

那你到底要去干什么啊"

看着我,她的眼泪几乎都要落下来了。

真是一下很难跟她解释清楚。

我只能告诉她不要担心,现在交通很方便了,又是飞机又是火车,我不会一走就是18年。

我算了一下,我这次走,最多不过一年。

玄奘去过的很多地方都已不存在了,或者根本就找不到;还有些地方像阿富汗,战争迫在眉睫,我想去都去不了。

我选择去的地方,是玄奘西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佛教历史上最重要的地方。

我5岁的侄儿思聪听到后,也特别替我担心。

他几乎像着了魔一样,每天下午5点钟准时收看卡通片《西游记》,这是最先进的电脑特技制作的,比我小时候看的要精彩多了。

我不禁也坐在电视机前陪他一起又进入到《西游记》那神奇的世界里"

你去西天取经有孙悟空保驾吗?"

他头也不抬地问我"

没有"

我告诉他。

他一下子扭过头来"

你碰到妖魔鬼怪怎么办?那里到处都是,就是孙悟空有时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你肯定不行"

我说我的肉可不像唐僧那样,吃了以后就能长生不老,我可能没问题。

他听了之后,好像放心了,又回到《西游记》的魔幻世界里去了。

看着屏幕上那常年积雪的山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宽阔而湍急的河流,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到处潜伏着强盗的凶险之地,我真的有点发怵。

很快我将面临这一切,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现实中。

玄奘之后的一千多年,时过境未迁。

不过,丝绸之路的衰落,使这条古道上的绿洲、城市和国家无可挽救地衰败了。

如今,中国西部、中亚和印度,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

我可能迷路,可能被劫,可能被盗,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危险。

但是,无论发生什么,玄奘将是我的楷模和向导,他的《大唐西域记》将是我西行的指南。

我将努力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智慧孤女经年大漠寻玄奘:《万里无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智慧孤女经年大漠寻玄奘:《万里无云》
上一章下一章

姥姥、我与玄奘(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