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之迷(7)

大雁塔之迷(7)

老段、普慈和朗照,大雁塔下这三位僧人的命运让我沉思良久。佛门本是红尘之外的清静之地,而他们却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中,挣扎着,沉浮着。可悲的是,发生在他们三个人身上的一切,恰恰是那一代僧人的真实写照。老段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70年代初,中国寻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一个由一百多名僧侣组成的日本佛教代表团应邀访华,他们想来西安参拜古寺,追本溯源。可是有一个难题:从哪儿去找同样多的僧人来接待日本客人?国家宗教局的干部查阅档案,寻遍穷乡僻壤,总算召集了一百多名还了俗的僧人,其中许多已经结婚、生病,甚至残废。当他们开始排练盛大的宗教仪式时,干部们很快发现,他们已经忘了如何诵经和操持乐器了,于是赶紧调来专家培训。最后,他们总算战战兢兢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政治任务。不知不觉,我和年轻的僧人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当我抱歉占用了他那么多的时间,他笑着说:“佛渡有缘分之人。我很高兴你对佛教那么感兴趣。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你这样。”这时已经中午时分,我还想跟他再聊聊玄奘。我试着提出请他一起吃饭,他欣然接受,并向我解释说,"出家人就是靠供养,供养人这样做是积德行善。这顿饭就算是你做公德吧!我们吃的很简单,一碗素面足矣。"我们在街上找了一家干净的小餐馆,坐下来边吃边聊。他问我为什么对舍利塔那么感兴趣。大多数游人只是来爬大雁塔,照完相就离开了。我告诉他我以前也一样,但是这次来西安的目的不同。当他听说我还要去印度时,他的眼睛亮了,惊呼:“真的?我能和你一起去就好了!明年是玄奘大师诞辰1400周年。这个时候,如果能沿着大师的足迹朝拜圣地,那太好了。”说完他马上又摇了摇头,看起来有些沮丧,因为我们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可是当我请他给我讲讲玄奘时,他又兴奋起来。“你知道吗,我们也正在为玄奘大师做点事呢。”我听说大雁塔在盖一个玄奘纪念堂。“你还没到大雁塔后面的工地看看吧?吃完饭我带你去。”在大雁塔和寺庙后墙之间,工人们正在三座连为一体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大殿上紧张地工作着。“我们身为大师之后辈,过去一直为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而感到羞愧。好在一切都变了。”他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想想看吧,我们请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和工匠来装饰这三个大殿。两边大殿的墙上是浮雕,主要表现玄奘大师的生平,他去印度取经,他在佛国苦读,他回到长安后的译经活动。中间这个大殿的正面是一尊大师的雕像,周围白色的大理石墙上的雕塑是兜率天,也就是弥勒佛的天堂。这将是一项圆梦工程。”他好像沉醉在展望中。“你在这里开始你的旅程,就像玄奘大师那样,对吧?等你回来时,整个工程就结束了。到那时,游客们将会了解真实的玄奘,以及他的光辉业绩。那就不会有孙悟空的份了。”他笑着说。等他带我看完工地和寺庙后,已经开始净园了,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寂静。暮色中,在松柏的掩映下,大雁塔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壮丽宏伟。真的难以让人相信,它已经在这里矗立了将近1400年。惟有它亲历了大唐盛世,惟有它展示了佛教昨日的辉煌,惟有它承载和凝聚了精神的力量--曾经有过的,依然存在的,并将永远流传的。我开始明白了,大雁塔历经磨难存留至今,绝对不是偶然的。玄奘营造了大雁塔,普慈保护了大雁塔。寺庙被毁,可以重建。没有寺庙,老段依然可以坐禅。他们身体力行的佛法,他们赖以生存的信仰,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他们不懈的努力——这就是中国佛教的希望。西行之始,我就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信仰的力量无穷。正是它激励和支撑着玄奘和后来人;也正是这种对佛教的笃信,才使得他们超凡脱俗。我开始理解了姥姥说过的一句话:僧人是最和善的人,也是最坚强的人。同时我开始领悟到:如果我们像佛陀所说的那样去修炼内心,我们就能面对一切。“啪哒!啪哒!”传来清脆、尖利的声音。一个僧人从我们身边走过,他边走边敲着梆子,提醒众僧该做晚课了。我们告别之前,年轻的僧人回到房间取了一样东西,里面夹了一张折叠的宣纸。“这里面有玄奘大师亲自翻译的《心经》,它是中国佛教的精髓,"他说着用双手将它递给我。"每当玄奘大师遇到困难,他就默诵《心经》。你也把它作为指南吧。当你开始读懂它,你就会无畏,无惧,无牵挂。你就能找到你要走的路。”晚上,我赶往火车站乘上西去的列车。在车厢里安顿好之后,我掏出今天得到的礼物。我先打开那张折叠的宣纸,玄奘迎面而来。这是一张拓印的玄奘画像,来自于大雁塔的塔基。玄奘年轻力壮,踌躇满志,目光直指前方,背囊里装满经书。我注视着他,心里突然觉得沉甸甸的。此次西行,除了我自己的目的,也许我还应该像大雁塔的方丈和僧人们那样,努力发现那个真正的玄奘,还历史本来面目。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智慧孤女经年大漠寻玄奘:《万里无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智慧孤女经年大漠寻玄奘:《万里无云》
上一章下一章

大雁塔之迷(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