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权倾朝野的诸葛亮(7)

一 权倾朝野的诸葛亮(7)

李严终于去了汉中,在刘备死后首次与诸葛亮共事,看上去似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就此握手言和了。

建兴九年春,蜀军在诸葛亮的统帅下四次北伐,兵出祁山与魏军对峙。

然而诸葛亮这次依然运气不太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碰上了连续暴雨天气,导致汉中的粮运不继。

而后的整个事件就显得比较富有戏剧性了:“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籓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

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

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

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之所以说这次的事件有戏剧性,是因为以李严这样一个极富政治经验和军事能力的人物,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仅仅由于暴雨而导致粮运不继,他就先让参军狐忠、督军成籓等一群人去前线以朝廷名义召诸葛亮撤军,然后上表后主说诸葛亮撤军是诱敌之计,而当他在汉中听说诸葛亮开始撤军时,却又假装吃惊地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种种互相矛盾的的漏洞前后非一,导致最后“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不过这件事情,虽然因为蜀国“国不置史”

和各种原因造成资料不足,因此不足以让我们有理由做出其他的解释,但从逻辑上来讲,以李严这样的人物,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未免显得过于愚蠢了些。

如果说他设计这个圈套的目的是在于“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

的话,那么他又焉能想不到他这一大堆公文全都捏在诸葛亮和后主的手中,“前后手笔书疏”

都“违错章灼”

历历在目,他这个目的显然是不可能得逞的。

断粮退军在蜀汉北伐中并非首次出现,况且由于天降暴雨导致道路不畅的粮运不继,也并不会对他政治生涯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如此小的问题上去冒如此大的风险,而且还明显是把自己的把柄拱手送到对手和皇帝面前去让他们来处理自己,这样的错误和圈套也实在过于弱智了些。

要是李严连这些都意识不到的话,那他这个筋斗载得一点都不冤,因为这完全不象是他这样一个拥有几十年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所应该犯的错误。

不过,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李严最终被贬为了平民,在与诸葛亮的权利斗争中败了下去,这标志着蜀汉政权中再没有可以威胁荆楚集团地位的势力存在,而诸葛亮也再找不到一个有足够分量和他分庭抗礼的对手,彻底地巩固了他的地位。

在蜀汉政权中,甚至将皇帝包括在内,他也都是唯一掌握着蜀汉最强实权的第一人。

诸葛亮当时在蜀汉政权内的威势,可以从诸葛亮的属官丞相参军、犍为太守李邈的奏章中稍见一斑。

诸葛亮死后曾刘禅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李邈不以为然地上疏道:“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他这话说得非常有趣,诸葛亮在世其间,“臣常危之”

,诸葛亮一死,他顿时觉得“宗族得全”

,于是一家人“大小为庆”

,因此上书劝谏刘禅不必太隆重地要全国都素服发哀三日,结果被刘禅砍了头。

不过砍头归砍头,他的话却透露了不少有用的、值得重视的信息。

李邈以霍光等人做比喻,说诸葛亮虽然未必有反叛之心,但是权势太强,“身杖强兵,狼顾虎视”

,以至于“主畏其威,故奸萌生”

,这个恐怕正是他掉脑袋的原因,居然说刘禅因为诸葛亮手握重兵而怕了他,导致国内奸邪萌生,这叫后主刘禅的脸往哪儿搁。

至于说几句诸葛亮的不是,那还不至于要到摘他脑袋的地步,因为刘禅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和谐的。

据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于是始从之。

(16)”

看看,连大臣们联名上表,要为诸葛亮这个刘禅的“相父”

立庙,这刘禅都是再三阻挠,心不甘情不愿的,二人的关系从中当可略见一斑。

其次,李邈说诸葛亮一死,他李邈才终于可以“宗族得全”

,并且“西戎静息”

,于是“大小为庆”

,这说明他对北伐不以为然,是反对的。

从历史记载来看,象他这样态度的人,在蜀汉政权大小官吏中,是为数不少的。

例如诸葛亮亲自点定的继任者蒋琬和费祎两人,对北伐就压根不感兴趣,并且还都一致地长期压制要求北伐的姜维,尤其是他的第一任继任者蒋琬,十数年内一次也没真正发动过北伐。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李邈的态度,是代表了蜀汉政权内部相当一批数量官吏的想法的。

这从以下的要举证的两则资料中,也可以得到佐证,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些资料中发现其他一些问题,以及可以知道当时身处社会下层的许多百姓,对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也是相当反感的,绝不象一些人所描绘的那样,是欢呼雀跃衷心拥护的。

《三国志》《蜀书》《吕乂传》:“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蜀郡一都之会,户口众多,又亮卒之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

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馀口”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颠覆传统:史说新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颠覆传统:史说新语
上一章下一章

一 权倾朝野的诸葛亮(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