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凌志军)

序(凌志军)

文/凌志军

假如“文如其人”这话不虚,那么章敬平应该是个年轻气盛、目光四射、疾恶如仇、肯为弱者拍案而起、愿在素不相识的人身上倾注感情的男人,但我知道这种以文度人的想象通常是会搞错的。在今天中国的文人中,擅长“大江东去”的小女人,和热衷“晓风残月”的大男人,都有很多;写得一手漂亮且高尚的文章,实则人格丑陋低下的人,也不少见。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我的一个印象不会有太大偏差:这是一个诚实、正直和有责任感的人写下的一本诚实、正直和有责任感的书。

几百页的书稿我是一页一页看过来的。他写了**,也写了那些很难被归入**,但却给百姓造成损害造成痛苦的冷漠、隔阂和不负责任,还写了道德不能感化、法律和制度也不能控制的那些角落。他写了官员、学者、商人、工人、农民、银行家、老人、孩子、失业者、投机者、黑社会的老大、爱滋病患者,写了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怎样让一部分人如鱼得水而另一部分人苦无出路,写了强者的无可奈何和弱者的铤而走险。他把书名叫做《中国黑子》(本书原名拟为<太阳黑子>,后改为<向上的痛>),可能是要表明中国还是一个太阳,而他笔下的种种黑暗只不过是几个“黑子”,不能遮掩太阳的光辉。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到,这里面的每一页都带着忧伤,带着血泪,带着愤怒,带着无奈。作者是用批判的眼光来观察这个国家的。他把他的热情倾注在冷漠之中、把他的希望倾注在绝望之中。他的思维的潜在逻辑是:现存的一切都应当改进。你看他的书,就可以想象他的目光所覆盖的是一片黑暗,如果有人把他归入叛逆者之列,你也不会奇怪。但你如果真的理解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情感,你就一定会感觉到,这个人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光明的渴望,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

很难说我会同意书中的每一个观点。作者思考和表述问题的方式,也显示出他还年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他给自己确定的目标,以及他给自己选择的到达目标的道路。我相信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书如果多了,对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有好处。可惜现在这样的记者和这样的书还是太少。

章敬平认为自己是“过渡的一代”。“我们这一代记者,正行走在两个中国的分水岭上。选择为哪个阶层代言,或者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都是难以抉择又不能不选择的事。”他有一次在写给我的信中这样说:“或许,尴尬的时代,决定了我们这代人在中国新闻之路上的脚印,只能是过渡性的。在民主市场化社会到来前,过渡是我们的宿命。我们做什么样的记者,怎么做记者,都取决于我们是不是承认我们的宿命,并愿意在这样的认知下,塌实地走下去。”这话是有很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对大多数沉浸在实用主义环境中的中国人来说,就有些不着边际,所以,我更喜欢他说的“用诚实的态度面对从写作到采访到主题选择的每个新闻环节”这句话。每个人都可以抱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选择自己做事做人的方式,但“诚实”却是人类共同的守则。无论你是什么信仰什么国籍什么宗教什么主义,都不可能长久地依靠撒谎来赢得人心和赢得成功。

在中国,记者的名声似乎不如从前,而且越发不好了。常常有人问我,中国还有没有诚实的、正直的、有责任感的记者?我总是回答“有”。但是我在这样回答的时候是有些底气不足的。功利主义的风气的确弥漫在整个新闻圈中,销蚀着这个行业作为一种独立力量的人格和精神。一部分人混迹在市俗环境中,其乐无穷;另外一部分人则躲进自己的世界,孤芳自赏。能够拥有自己同时也能拥有大世界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在这本书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这样的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后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后记
上一章下一章

序(凌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