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 工 王(11)

钳 工 王(11)

“钳工王”上了台,站在章华勋身旁,又厉喝一声:“都别哭!”大多数人不哭了,噙着泪,呆瞪他。

章华勋往一旁闪了闪身,扯了

“钳工王”的袖子一下,将

“钳工王”扯到了台上的中心位置。他对

“钳工王”说:“师傅啊,帮帮我,帮我劝大家别哭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劝……”

“钳工王”说:“徒弟啊,我也不知道。”师徒二人在台上互瞪片刻,“钳工王”将目光扫向了台下……

“钳工王”举起了双臂……战士肩上枪我们手中造枪上的准星像我们的眼睛……

“钳工王”沙哑着嗓子,低声唱了起来。他唱的是厂里人人都曾会唱的一首歌,他挥舞着他的双臂,自己为自己打拍子,他的声音不但沙哑而且气弱,但他的双臂,却是在尽量挥舞出力度。

“钳工王”不会唱歌,更没当众在台上唱过,年轻时最不好意思的事便是被逼着当众唱歌。

他自然也不会打拍子,只不过是在胡乱地挥舞着双臂罢了。他几乎每一句都唱走了调,他的手势没有一下准确地合在音阶上……然而一些男人们竟跟着唱了起来:战士肩上枪我们手中造然而一些女人们也竟跟着唱了起来:战士立军功我们绽微笑……脸上挂着泪的男人和女人们,将一首自豪欢乐的歌,似乎唱出一首挽歌的意味儿。

“钳工王”的手臂停止挥舞,垂下了。他张阖了几次嘴,开口说话了。

他这么说:“大家刚才都哭什么呀?天没塌下来,地没陷下去,没谁宣判我们集体的死刑,明天、后天、大后天,明年、后年、大后年,我们还活着。还得活着,还要活着,那现在又哭个什么劲儿呢?我老姚,自打入厂以来,从没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过言,是不是?可今天我想说两句。希望大家给我一次机会,允许我从从容容地,把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完。今天以后,我肯定没机会说了。我想说的是,‘文革’中,因我是劳模,多次调我去大学里当工宣队,而且封我为工宣队长。我没去过,也没把工宣队长这种预封当成过一回事儿。我这辈子,最大的光荣就是靠自己的双手挣了个‘钳工王’的尊称。人一辈子有过一种符合自己实际的光荣,应该知足了。当年我为什么不愿去当工宣队呢?当年我寻思——咱才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儿,到大学去横插一腿干什么呢?怂恿咱去管大学咱就傻兮兮地去呀?管得了吗?去了不也是瞎胡闹吗?……”不再有人哭了,尽管还有人在默默流泪,尽管人们都不太明白

“钳工王”今天为什么要上台当众提当年的事儿,但出于对他一向的尊敬,全体望着他,全体聚精会神地听着……章华勋也不明白他,也在认真听他的每一句话。

“近些年来,时新了一个新词叫‘反思’。‘反思’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吗?以前,总把咱们工人叫‘领导阶级’,其实咱们又哪里真的领导过什么呢?近些年来我就总反过来想,一个国家,在快到二十一世纪的这个年代,要富强,要改革,要腾飞什么的,也许就轮到咱们工人阶级来牺牲了。一旦想通了这一点,也就想通了现在的许多事儿。下岗啊,失业啊,果真是改革需要咱们咽这颗苦果吗?那,咱们就当成是咱们的命吧!人对命可以不满,可以不服,不满不服,才生出志气。哭多丢人啊!哭有什么意义啊……”气氛又恢复到鸦雀无声了,人们听得屏息敛气。

章华勋怕

“钳工王”说出什么影响不良的话,急对他说:“师傅师傅,您别说得这么这么……那个……师傅,大家听着,我现在很负责任地宣布,经过我的争取,姚师傅和另外四位老师傅,已经被港方无条件地收纳为新工人了。”

“钳工王”却一点儿也没高兴。他看了章华勋片刻。他的目光变得忧郁而温柔了。

仿佛一位因为什么事内心里觉得对不起儿子的父亲似的。他的目光分明地包含有比语言更多的意思,以及语言难以表达的意思。

他接着说:“徒弟啊,这我当然是非常感激你的。难得你这么多年来,心里一直揣着我这个师傅。但我,不想入新厂……”章华勋非常不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却又不便直问,只是一个劲儿地重复着:“师傅您这又何必呢,师傅您这又何必呢……”台下的人们对

“钳工王”也大惑不解,他们皆静静地望着他,期待着他给他们一个明白。

“钳工王”接着说:“近几年,厂里开不出工资的情况下,我和我老伴儿还花了厂里不少医药费。我常感对不起厂,对不起大家,我这厢给大家鞠个躬呢……”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台下鞠了三次九十度大躬。

鞠躬后,他那原本佝偻着的腰,似乎更挺不直了。他就那么弯着腰,一手捂着胃,保持着近于鞠躬的体态,又缓慢地说:“我老了,腿发软了手也发抖了。我干不了什么了。我真的干不了什么了。已经干不了什么了,编入新厂,不是等于想躺倒在新厂的福利上吗?这多让人瞧不起啊!这点儿志气,该保留,咱们还是要保留的。空出名额,多解决一个年轻工人的就业问题吧,再多解决一个家里困难之人的就业问题也好啊!说了这么半天,其实我想对大家说明白的意思只有一个——如果咱们面临的是绝境,如果前边是一条大江大河,只有一条船,只能渡过去一部分人,渡过去的人就有了生路,难道咱们在座的,都会如狼似虎地争着往那条船上爬吗?我看不会。起码我‘钳工王’不会。我想你章华勋和许多人也不会。何况,农村人能离乡背井到城里来打工,我们城里人,不需要离乡背井,我们去打工还不行吗?天无绝人之路啊!所以,一句话归总,咱们别哭,别争,别闹事儿,老的让年轻的,年轻的体恤点儿老的,咱们就当是一群牛马,没精神的,也要抖擞起点儿精神啊!任人家挑,任人家选吧。这世界,做衣服的人多了,总比造枪造炮的人多了好啊。如果咱们是投资商,要投入多少个亿办工厂,不是也愿挑选年轻的、文化水平高点儿的工人吗?不是也不情愿收五十多岁干不了几年就得养起来的吗?最近我又常想,每人一张嘴,张大了也不过就直径三十多厘米。可乘以十二亿,那就是一个直径三十六公里的巨洞啊!每天都得往这个洞里倒吃的,倒喝的!谁叫咱们中国人多呢!将来的厂,还是咱们中国人当家做主的厂嘛!咱们中的一部分,还是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名分还是中国工人嘛!咱们中的一部分,终于又有工作了,终于每月能开全资了,终于盼到工资比以前高不少的日子了,咱们不是应该高兴吗?不是一件大喜之事吗?……我老姚今天就说这些,大家爱听不爱听的,反正都听了。不对的,你们也别背后骂我。我真的没机会再跟大家说这么多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语表达者”系列之一――平民梁晓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汉语表达者”系列之一――平民梁晓声
上一章下一章

钳 工 王(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