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王蒙最擅长在焦头烂额中享受生活。
冯骥才的夫人评价他:“有的作家跟领导又哭爹又叫娘,也没混出点什么来。
而王蒙整天说笑话,就像阿凡提似的,反而什么事也没耽误”
1994年9月初的一天日间,我把一杯茶端过去,说:“新沏的,你喝吧”
他不作声。
我又说了一回,他仍没听见。
此时,我见他并没做什么,只是一个劲地出神。
晚上,我们照例没看那些没劲儿的电视节目,他说:“我们聊聊天,好吗?”
“今天干什么这么正经,我们平时无时无刻不都在说吗?”
话虽是这样说,我意识到今天他准是有什么独出心裁的话要说。
“我快60岁了,积60年之经验,我对生活、对人生、对处世……总结出这么几点经验”
我的心紧缩了一下,感叹人生,时光似箭,年轻的王蒙也会老矣。
我认识他时,他才18岁,今天他都60岁了。
“60”
,这是个可怕的数字,也是个令人迷惑的数字,这也是人生经历丰富的数字,不可计量的数字。
几十年来,他与我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我了解他的人生原则,他的所做所为不是已经最有力地说明了一切吗?他的人生格言,并非新鲜。
在他的许多题词以至闲章中都时常出现。
王蒙的处世哲学,也算是他的人生格言吧,反反复复,他跟我说了起码有十回。
这是他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切身经验,是他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领略到的:1、不把自己绑在任何战车上。
2、对所有上级尊重而不投靠。
3、所有同行都团结,但不结帮拉伙。
4、上帝的安排是公正的,这地方吃亏,另一处补偿。
这样明智的设想和处世态度,我当然是赞同的。
每当他跟我说一回,我会回答他十个肯定。
他热爱生活,他对生活的信条是:爱。
充满了爱,就会有活力,有激情有宽容。
尽管我们曾经有过苦难,但苦尽甘来,最终还是得到了公正的对待,我们是多么感激上苍对我们的厚爱呀!
他能实现他年轻时的梦想,能做他最喜爱的事,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倘若他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我俩会相互开导,相互勉励,知足者常乐。
他的格言是:什么是你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梦想成真。
生活道路中最大的残酷是什么?光阴流逝。
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爱莫能助。
他还有三枚闲章,一个是无为,所谓无为,他解释说不是什么事情全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味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
无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时间节省下来,才可能做一点儿事,也就是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我想,这是真的。
例如,文坛上也有许多是是非非的闲言碎语传来传去,但是王蒙对于这些从来不感兴趣。
一般来说,他常常宽宏大量,满不在意。
当然个别情况下他也会反击那么一两次,反击起来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适可而止,决不纠缠。
再比如对于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作品是发头条还是二条、三条,他也从也不计较,有时候还嘱咐编辑!
“千万别发头条!
他说:“什么事都有个平衡,你本来不够那个份儿而占了便宜,那下一次就一定会栽下来”
他又说:“有一些作品是希望引人注目的,还有些作品,几许知音看看也就行了,不必咋唬”
另一枚闲章是逍遥。
王蒙常说他从小就喜欢“逍遥”
这两个字,因为它们的发音好听,有一种美的感觉,而且一想到逍遥,就能立即获得一种轻松感,有一种飘飘悠悠,优游自在的快乐。
王蒙说逍遥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态度,把生活、事业、工作、交友、旅行,直到种种沉浮,视为一种丰富、充实、全方位的体验,把大自然、神州大地、各色人等、各色物种、各色事件视为审美的对象,视为人生的大舞台,从而得以获取一种开阔感、自由感、超越感。
他还说,因为逍遥,所以永远不让自己陷入无聊的人事纠纷中,你你我我,恩恩怨怨,抠抠搜搜,嘀嘀咕咕:那样的人至多能取得蚊虫一样的成就——“嗡嗡”
两声,叮别人几个包而已。
我也常常体会到他这方面的特点。
即使处境非常复杂,他也会突然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听唱片,如醉如痴地一听就是几个小时。
在友人们给他报信,告诉他某某正安排了新的圈套,要算计他的时候,他会躲到一边写一首不但抒情而且相当朦胧的诗。
甚至在文化部上班的时候,他居然能够在完成各项行政任务的同时写小说。
他当然也有生气的时候和急躁的时候,而且这种时候也不算少,但是他的特点是不愉快的事一会儿就过去,过去了就忘,从不钻牛角尖。
再一个是不设防。
他直言道,不设防的核心,一是光明坦荡,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他常言道,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理之思,防什么?也许王蒙是太天真了。
他有时候特别愿意把别人往好的方面想,甚至有人告诉他那人背后怎么害他,他也不愿意相信。
他老是说,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别人掌握了你的弱点,他才会是你真正的知音;如果你老是化着装,老是端着绷着,谁也不是傻子,人家自然也就与你隔着一层,无法与你结交。
有时候他自嘲到我都无法忍受的地步,为此,我事后向他进言,他总是不接受,他从不怕别人因为他的自嘲而瞧不起他。
他太谦虚,其实我看是太自信了。
有一次他严肃地向我说:“大道无术:要自然而然地合乎大道,而毫不在乎一些技术、权术的小打小闹,小得小失。
“大德无名:真正德行,真正做了有分量的好事,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出风头的。
“大智无谋:学大智慧,做大智者,行止皆合度,而不必心劳日拙地搞各种的计策——弄不好就是阴谋诡计成癖。
“大勇无功:大勇之功无处不在,无法突出自己,无可炫耀,不可张扬,无功可表可吹”
他说的有点儿意思。
他就是这样,常常是无心无事,满不在乎。
矛盾太复杂了,情况太凶险了,他有意识地专门挑这种时候约我一去逛北海或者商店。
他最擅长在焦头烂额之中享受生活。
冯骥才的夫人顾同昭曾经对他有个评论,说:“有的作家向着领导又哭爹又叫娘,也没混出点儿什么来;而王蒙看着整天说笑话,就像阿凡提似的,反而什么事儿也没有耽误”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方面。
反正王蒙从小就主张干什么都要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王蒙就常常向我宣传王国维的这个说法。
他说得太认真了,我不得不从沙发椅上站起来,说:“让我们喝杯茶吧”
这时他打开音响,放他最喜爱的柴可夫斯基。
我想,他是怎么样琢磨透了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向我讲述老子的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烹小鲜”
,他解释说就是熬小鱼。
当然我们没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事情要做,他的意思是,连治大国都应该如熬小鱼一样从容不迫而又谨小慎微,别的还有什么可着急的呢?所以,他特别瞧不起那种动不动就声嘶力竭,动不动就十万火急的家伙。
我们沉默了片刻,各有所思。
我问他:“你在生活实践中,喜欢分析,找出事物存在、发展的规律。
但有个问题怎么样分清:在待人上要与人为善,你大度,容忍他人,那么旁人做了损害你的事,你在情感上能受得了吗?”
“宁叫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一个人”
他是与曹操针锋相对。
这就是王蒙,这才是王蒙。
虽然他也有急躁或愤怒的时刻,但起码他理智上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他更懂得,应该怎样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