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

现在的各个组织可以说已经重视起人才了。

但是否有了传统意义上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越多,组织就越能成功?我自己认为人才能背后的潜在的“想法”

其实很关键。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很突出这方面的考虑,而且更强调伦理。

另外,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影响“想法”

,也能给组织提供一个比较简单又相对完整的组织建设方案。

“景”

讲的主要是与“组织理想”

相关的内容——愿景、使命、目标、价值和信念。

其中愿景部分是主要的,特点是介绍了组织共同愿景的具体塑造方法。

“纲”

主要讲的是实现价值、遵循自然、专业化、价值观和诚信等这些组织建设和发展应遵守的基本法则,也顺便谈了一些“国有企业也都是民营企业”

、“私人企业实质上也可以说是国有企业”

、“个人投资者更值得尊重”

这样的看法;“亲”

的核心内容是“同志之亲”

,花了一些笔墨谈了同志之亲对于组织发展的意义,以及当前组织,特别是大型组织缺乏同志之亲的原由――缺乏真诚之心以及沟通,特别是工作之外的沟通,还表达了我对一些相关的热点问题譬如企业大规模裁员、员工日常抱怨等的看法。

“行”

所表达的是如何使依照愿景、使命和具体条件制定的企业计划高效地实现,即计划的执行,具体介绍了“三从四德(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责任、热忱、谦逊和意志)等要求。

“省”

的意思是“省己、省人、省事情”

,核心内容是批评和自我批评,重新倡导了“民主生活会”

这样一个被人们埋没的省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恩”

的主要内容是“谢缘、惜福、奉献和感恩”

,要点内容是感恩。

感恩当然也包括“回报员工之恩”

这样的组织感恩的内容,但这部分主体是从个人角度来说的。

从管理过程来说,我自己赞成分为“计划、组织、执行、激励和控制”

这五个过程。

第六项修炼中“景”

主要属于“计划”

,“纲“主要与“组织”

有关(传统的教科书上对组织这部分总强调部门划分一类的内容,对组织运行的制度、原则等重视远远不够,但制度、原则等实际上是任何组织、部门正常运作的基础条件),“行”

主要属于“执行”

,“亲”

主要与“激励”

相关,“省”

主要属于“控制”

,他们构建了企业管理的初步完整的一个模型。

“恩”

是附加的,虽然也可以归纳到一类,譬如激励,但我最初的想法是将它作为一个更为基础的东西。

虽然自己逐渐明确了图书的主要内容和架构,但到底如何使图书有具体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如何提供一种具体的方式使组织更容易得到成长和成就?这样的问题却让我很长时间觉得头绪太多而无所适从。

在不断的思考中,后来忽然想到,从抽象分析的角度看,组织的建设、发展和成就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依赖于两个人——领导和下属。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两个个人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咕咕”

和“嘟嘟”

两个主人公以及本书初看起来感觉好像针对个人的地方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文体。

如果用学术性文体的写法,必然会明显看到实质针对的是组织,但用这样的文体,很多对组织的明白的东西便只能“隐藏”

起来,有时候本应该详细论述的部分却又一句话带过。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了五个修炼,《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提出了六项,其中“景”

的部分基本一致,一个侧重于理念,一个侧重于操作,并进行了延伸。

这样就形成了组织的十项修炼。

十项修炼每一项都与潜在的“想法”

、“哲理”

有关,但有五条更为明显,另外五条同时可归纳入管理过程模型。

用“第六项修炼”

这样的名字,一是纪念第五项修炼的原始启发,另外也有这样的对其进行延伸的考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封辞职信:成就组织和个人发展的第六项修炼
上一章下一章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