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不起的语文学习新高潮
我的朋友王佩在网上创立了一份《语文运动报》,出了六期。在这份网络报上,王佩将一些语文学习的盲点开列出来,供大家学习;还有一些有争论的问题,也拿出来让大家研究,算是做了件好事。比如,第二期《语文运动报》中,有这样两道题:1.拼音听写我们患了gǎnmào往会发烧、流鼻涕。gǎnmào这两个字怎么写,你知道吗?不要借助电脑,在纸上写写看。2.单项选择:以下哪句歌词(唱词)不扯淡?A.因为爱,所以爱。(谢霆峰)B.顺手牵来马能行。(京剧)C.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无色的你,阳光里闪耀的色彩真美丽,有声的无声的脸孔的转移,有朝将反射出重逢的奇迹。(罗大佑)D.亲家母,你快坐下呀,咱们好好拉一拉。(豫剧)关于这第一题,我们用电脑敲字的当然不会错,“感冒”嘛。但你仔细看看那个“冒”字,你能保证自己用笔也写不错吗?我是在一本叫《咬文嚼字》的小开本杂志上学会这个字的写法的——“冒”字上面部分,不是“曰”,而是“竖、横折、两短横”。要点是,最后那两小横跟两边并不相连。《咬文嚼字》中说,中国人有99%的人不会写这个字。而在那之前,我的确是错了三十多年。而第二题,王佩提供的答案是“D.顺便说一句,答案C也是错的。罗大佑一些歌词,喜欢堆砌辞藻,不知所云”。这个答案你尽可以不同意,但网络的好处是:你随时可以加入探讨。除了出一些题目外,《语文运动报》每期还讲一些语文故事,比如:武松为何要杀潘金莲?潘金莲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一个字引来的祸殃。这个字就是--“你”!《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潘金莲设宴款待武松,席间多般挑逗,武松都没发作。为什么?因为,潘金莲一直用尊称“叔叔”。“叔叔冷啊?”“叔叔请烤火。”“叔叔满饮此杯。”“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就这样连叫了十二声叔叔(从全书来统计是第三十九声叔叔)之后,潘金莲以为时机已到,说出了惹来杀身之祸的那个字。“你若有心,吃我这杯残酒!”千古绝唱!接下来武松勃然大怒,书中写道: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武松睁起眼来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倘有些风吹草动,武二眼里认得是嫂嫂,拳头却不认得是嫂嫂!再来,休要恁地!”今天的故事讲完了,你可以在餐桌上讲给妹妹听。这个掌故对仔细研读过《水浒传》或者看过金圣叹评点本的人来说是常识,但很多人觉得新鲜,也有趣。按照王佩最早的想法,《语文运动报》将以每天一期的频率出现在网络上。但实际上只出了六期。第七天,王佩食言了。一个不错的想法就这么夭折了。原因很简单,王佩在第六天晚上看到了一条新闻:成都,一个三岁的名字叫做李思怡的小女孩死了。原因是她的妈妈因为盗窃被公安人员抓住,而她的妈妈有过很多劣迹,这次当妈的又扮可怜,想通过有小女锁在家中为借口争取让公安人员放了她。这个借口她用过很多次,可这次公安人员没有重视——十七天后,李思怡被人们发现,她在家里已经活活饿死了。这里面没什么太多玄机,责任应该很清楚,我也相信相关人员会得到处理,可那三岁的孩子就那么死了,任谁听了,心里都会紧一下。当然,大多数人紧一下,或者声讨一下也就罢了,毕竟类似的事情不少。但当我问王佩为什么《语文运动报》没有了第七期时,他让我看了这新闻,并说“最近心情沉重,不想出了”。他还给我看了两首短诗,一段是聂鲁达的:“佛朗哥死后/躺在地狱的沼泽里/那水面上一定布满/被害者的眼睛。”还有一段是他和另一个朋友林雷一人一句写出来的:“历史书太薄/不足以记下每一个畜生的名字/历史书又太厚/每页都是重复。”这已经颇有“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感觉了。王佩是颇有些神经质的,也经常被类似的事情影响了心情……我不想在这里对任何人进行什么道德评价,包括那些玩忽职守的警察,按说他们的确应该受到谴责。我想说的和凤凰卫视那个结结巴巴说不成话的评论员阮次山的一样: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关联的。他说的是因,我说的是果。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妥当,会影响到其他很多事情的进行。可不是嘛,成都一个小女孩不幸死于非命,致使身在几千里外杭州的王佩中断了一份不错的网络报的制作。而且我想,李思怡之死造成的坏的影响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运动报》的夭折,同时也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心情,从而导致其他一些事情的不顺利。说到底,坏的事情使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三位与官方关系密切的国情专家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以大量数据警告说,中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社会危机,处理不好,便会失控……其实,这种感觉很多人都有。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想,每个生活在中国的人是不是都有责任有义务来做点儿什么以避免这种危机的真正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