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质量》 第七章(4)
田俊涛的阵地,已经退缩到仅仅能够容下他自己,那就是,只要不闹,让他怎么样都行。
他真的对什么都很麻木了,惟一让他能感觉到的痛苦就是不能报答养他的爹和娘啊!
王祈隆是特意去看望田来福老夫妻的。
田来福再也不是当年故事里那个挑着铁匠担子走四方的壮汉了,他老了,脸上布满了皱纹,腰也弯了,背也驼了。
但他脸上那种慈祥和饱经风霜的满足,还是把王祈隆深深地打动了。
王祈隆被这样一个父亲注视着,感觉到历史在急速地后退,退到了奶奶的臂弯里。
一部人性的历史。
老两口竟然还像当年一样好客,他们一定要王祈隆住到家里来。
打第一眼看到王祈隆,他们就觉得他和自己的儿子田俊涛不知道在哪里很相似,眼神还是什么,也许是对待他们的态度,也许是他们和儿子一样,是公家人。
王祈隆还认识他们的儿子田俊涛,王祈隆就像是他们的儿子一样回到家来了。
按照工作队的要求,队员是必须住到农户家里的。
所以王祈隆就住到田家去了。
田家的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空下来的房子就成了王祈隆的住室兼办公室。
王祈隆每天起早帮老人扫院子,然后把水缸压满。
他和老汉一起和泥把院墙重新加固,然后刷成白色的。
房顶上的瓦,经过几场暴雨有点松动,他就喊来几个人把上边的旧瓦给重新排一遍。
王祈隆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老人也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每当工作队回市里去几天,田来福就站在村口等他们回来。
王祈隆回来总是不忘给老人捎点城里的东西,水果点心什么的。
老人就舍不得吃,等几个女儿回来了才舍得拿出来,说是哥给捎的。
院子里的枣子熟了,那枣树有些年头了,树身倾斜得快挨着地面了,树干比小孩儿的腰还粗。
王祈隆顺着那倾斜的树身上去择那脆甜的枣子,高高瘦瘦的身子像被风吹得站立不稳似的。
娘就说,这孩子,怎么和俊涛一样冒失啊!
王祈隆往下扔枣子,娘一边拾一边拿衣襟搌眼睛。
吃饭的时候,爹常常就会忘记是哪一个了,总是说,吃啊,你小的时候长个呢,一顿饭可以吃三个卷子馍,还都是先比比哪个大!
娘去给他盛饭,先把碗底的剩饭根儿给喝了,俊涛小的时候她都是这样。
王祈隆发现,只要是他头天多吃了几口的东西,第二天保准还会出现在饭桌上。
晚上吃完了饭,几个人就坐在院子里拉呱。
偶尔有人进来,说,这么热闹,还以为是你们家俊涛回来了呢!
来福老汉就说,俊涛忙啊!
孩子整天忙得饭都吃不好呢!
来人就说,俊涛真该把你们接到省上去享享清福呢!
来福女人就抢了说,接了!
接了!
俊涛啥时候回来都要接俺俩去,俺可不想去遭罪。
乡里住惯了,城里楼那么高,恐怕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来的人走了,热闹的院子就沉默下来了。
说的和听的都有些心照不宣,虚虚的。
老人的沉默比叹息更重地压在王祈隆的心头。
王祈隆也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心里不免一热。
坐到夜意阑珊,凉凉的地气升上来,已经能感受到夜晚的深度了。
老汉终于叹了一口气说,家里的房子啊,是该要翻盖一下了。
不然孙子回来了,连个能住的地方都没有哇!
王祈隆在小田寨村住了一年,冬季农闲的时候,他和工作队带领青壮劳力把村里的路修了修,把土路整成了沙石路。
第二年的春天他走之前,把田来福家的房子给翻盖了。
王祈隆哪里知道,他为他的一个简单的愿望吃尽了苦头。
俗话说,与人不睦,劝人盖屋。
那盖房子的事儿可不是一句玩话。
王祈隆把手头的钱拿出来,托熟人买一些便宜的建房材料,但那仅仅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后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再加上工程期间又赶上下雨,开开停停地拖了近一个月。
有时候,他看着田来福两口子眼巴巴地看着他和盖了半截的房子,急得恨不得哭一场。
他回家去把许彩霞手里那点钱也给抠了出来,还是缺。
最后,他不得不在单位又打条借了五千块钱。
四间亮堂堂的大房子终于盖起来了,封顶的时候,全村的人都来看。
养儿子好啊!
这俊涛我们没看走眼,孝顺孩子。
行善积德,老来有福啊!
别人说什么来福两口子都不回答,只是合不拢嘴地乐。
王祈隆回到市里,有一天奇怪地接到从省城寄来的一张一万元的汇款单,汇款人是一个姓张的,留言栏里什么都没写。
王祈隆没有什么在经济上来往的张姓的亲戚朋友,去邮局查了,确实是寄给他的。
他突然知道是谁寄来的了。
他取了那钱,过一段时间,却寻了个空闲给田来福老人送了回去。
新源市区划调整为地级市的第三年,市委书记调离。
何玉新市长提升为书记,省农林厅厅长田俊涛被省委提议任命为新源市的市长。
原来王祈隆曾经陪了农业局长肖明远去给田厅长汇报过几次工作,应该算是熟悉的。
但田俊涛来了之后,王祈隆和他两个人私下里并没有说过一句话,互相连个电话都没打过。
在王祈隆那里,他觉得如果主动去找田市长,不知道市长会怎么想;而在田俊涛那里,更是刻意回避农业局这边的人,也包括肖明远。
市长也许是怕别人说他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