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乔丹的精疲力竭症
在迈克尔·乔丹获得超级明星的身份前,他是在芝加哥公牛队开始职业生涯的。他在淡季打娱乐性的比赛时受了伤。公牛队管理层担忧他们将失去他们的“特许”队员,就开始不让乔丹打娱乐性的比赛。这种约束刺激他,他开始为打球的权利而斗争,最后他赢了。球队合同条款写明,他可以完全控制打球的条件、时间和地点。在1993年秋季,尽管乔丹仍非常喜爱篮球运动,但是他退出了职业篮球队。他声称,决定退役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早些时候被谋杀所带来的痛苦造成的。但是公众怀疑这种解释。人们普遍认为,乔丹有赌博的嗜好,NBA警告他,除非他光荣退役,否则他将被除名并强迫住进康复中心。虽然这种观点有一定的支持者,但是我认为对于乔丹的神秘退役有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解释:迈克尔·乔丹仍然热爱篮球,但是他放弃了职业篮球是因为他患了精疲力竭症。我把精疲力竭症定义为一种心理紊乱,是指在竞技舞台上一个获得或者可能获得成功的有能力的人,经历的一种慢性的惶恐、痛苦、失望或抑郁的心理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他认为他陷入了一种既无法逃离又无法得到心理满足的工作或事业轨道中,这样就产生了精疲力竭症。由于精疲力竭症患者的身体不适和焦虑,他们经常做出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逃避现实的行为:物质滥用,放弃家庭或事业,在极端的条件下,还会有自我破坏行为。虽然精疲力竭症主要影响中年人或接近中年的人,但是如果患者曾经获得过巨大的成功,那么他们也可以是年轻人或老年人。精疲力竭症很容易与现代精神病学课本里所描述的疲劳症的典型形式区分开来。一般疲劳症在军队很普遍,用他们的话说这是战争疲劳症。疲劳症的特点是力气耗尽和无用感,它常常伴随着愤怒或对别人的蔑视:对必须服从命令(但不能反击)感到愤怒,对自己正在努力帮助但却毫不关心的人表现出蔑视(这种症状在社会服务业中也很普遍)。军队是这样处理这种反社会的疲劳症状的:把在战争中对军队的支持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地给他们更多的娱乐和放松。他们的理由是感到被赏识和得到战友们的心理支持可以振奋士气,帮助他们认清战斗的理由,使他们相信冒生命危险是值得的。精疲力竭症也是这样的吗?既是,也不是。精疲力竭症患者感到别人拒绝给予其心理支持,这并不是因为人们远离他们。恰恰相反,精疲力竭症患者觉得别人在占有他们,或者更极端地认为,别人把他们当做工具来命令他们实现其愿望或维持以前所获得的成功水平。这听起来很奇怪,我认为迈克尔·乔丹的精疲力竭症是由于他作为一名职业篮球队员在一年又一年的比赛中需要有心理支持,但是他所获得的成功却剥夺了这种心理支持。然而,乔丹不对任何特别的人发怒。如果你对任何超级明星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你就立刻明白了,这很荒谬,即成功的历史并不能保护一个人的自尊心。实际上,当一个人感到他在获得成功后可以失去一些东西(地位、赞誉),那么他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要比当他还是个新手时更危险。成功人士承受的自尊心强烈威胁是有逻辑地逐渐形成的:除非一个人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否则没有一个合理的基础能预测他能把一项接受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然而,一旦一个人取得过一定水平的成功,那么这个“水平”就成为了一条底线,人们可以据此来判断他做得会有多好。不好的成绩期望总可以向上提高,但是良好的期望却是不会向下调整的。这种两难处境在职业生涯中尤其尖锐。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达不到他以前的“最佳成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他努力去做,他就能达到这个期望”。这种观点—在一个组织里,你只要做得像你最后一次成绩一样好,在心理上是合理的。成功的历史提高了成就的压力,因为人们期望执行者能达到或超过他过去的成绩。实际上,仅仅为了保持成功者曾经创造过的成绩,他就必须不断提高,或被重新定位。迈克尔·乔丹在带领芝加哥公牛队获得了第一次冠军、第二次冠军、第三次冠军之后当然在自尊心方面会失去很多。由于这个纪录和由此产生的对正在进行的比赛的成绩期望,如果他选择在第三个赛季后仍留在公牛队,那么任何人,包括乔丹,都很自然地希望像从前一样获得第四次成功。实际上,想到曾经获得过冠军,无法获得再一次的成功应该比再次获得冠军更引人注意—无论取得这个冠军多么艰难。由于在公牛队第三次获得冠军后,乔丹处于一种会失去一切而不会得到任何东西的困境,同时如果他不能达到或超过他曾经取得过的成功,那么他不能得到心理上的回报,因此,当他还处于事业高峰时就决定退役了。如果那时乔丹没有退役,那么他的非凡成就所带来的压力一定会威胁到他的自尊心。无论他过早退役产生的心理损害有多大,这都远远小于如果他无法实现他的声望所带来的心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