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耶鲁永操胜券
从当选性看,布什虽然不再是“坚不可摧”,显示了一定的脆弱性,但他仍然具有以下一些优势:(1)根据统计,布什在90%的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都高于55%,而克里只在14%的民意测验中支持率高于55%;(2)布什庞大的选战资金令人生畏,迄今为止他所筹款项已过亿美元,据说他的目标是2亿美元,并且要全部花完这笔钱;(3)凭借在职者的优势——广泛的知名度、免费的媒体报道、塑造事态的能力等等,布什可以在10月份制造“10月惊奇”,为竞选最后冲刺而制造势头;(4)选举人票的优势: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布什的“红州”净增7张选举人票,而戈尔的“蓝州”净减7张选举人票。克里绝不是小青豆,他也“身经百战”,经过多次“历练”,他在落后时能够沉得住气,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已有两次反败为胜的记录。他更像是“外国人”或世界主义者,而布什则更像美国人或民族主义者。在美国当下的政治环境中,身为世界主义者,既是优点,也可能变成缺点。克里的竞选运动需要避免以下几点:第一,防止被布什的竞选组织“定义”为新英格兰的极端自由派,要把自己定为温和派;第二,保持竞选组织的团结;第三,在正式选举中不要再把自己包装成平民主义者了,也不要再夸大美国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现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是华尔街的投资者,而蓝领已成少数。从政治方略看,布什与克里在竞选中尽量显示出两人在所有重要问题上的差异,以使选民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到底谁的主张更契合自己的心意和符合自己的利益。这种“口水战”或“政治言辞大战”在美国总统竞选中早已司空见惯。但两人的主张真的有那么大吗?我最喜欢美国政治中的一句名言:两党候选人的主张分歧有一英里宽,但只有一英寸深。有些分歧是为了迎合选民而故意制造的。一旦选举政治结束,治理政治开始,人们常常发现,无论是谁入主白宫,他实施的政策与此前竞选中所宣示的有很大出入,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外交政策上。我们看到,自竞选以来,克里不断抨击布什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穷兵黩武、蔑视外交、追求单边利益和安全,声称如果他当总统,他要实行多边主义,建立永久联盟,重视传统盟国、联合国,在主要的问题上首先用通过接触、外交手段来解决,实在不行,最后才选择使用武力;他要派中东和平进程的总统特使、伊斯兰世界的总统特使促进对话、增进理解,多管齐下,为美国解决反恐问题、反扩散问题、阿以问题赢得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民心;他要利用美国的优势地位建立一个全球的集体安全体系,而不是利用美国的优势建立一个全球帝国。假设克里当选,他真的会是一个多边主义者吗?他真的会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吗?他真的会是一个不单独寻求美国的利益、优势和安全,使美国与其他国家利益均沾,安全共享的“国际主义者”吗?对此我表示表示怀疑。毫无疑问,克里与布什的执政风格、具体主张、解决问题的办法会有不同,但这种不同不会大到影响政策实质的地步。克里不太会是一个“完美的多边主义者”(perfectmultilateralist)。其实,只要仔细阅读他的有关外交政策的演说及观察他在各种热点问题上的表态就会看到:克里是一个思想复杂的人,他在坚持与布什划界时偶尔也会流露出真实心迹,如在伊拉克问题上,他就反对民主党内一部分要求尽快撤军的主张,他其实赞同布什政府的做法——美**队只有在伊拉克的任务或工作完成时才能撤除(当然对于如何定义“任务或工作完成”双方可能心怀不同)。在表示建立联盟、重视盟国时,他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他不希望美国会被联盟束缚。在强调外交、接触的重要性时,他表示:如有必要,他会果断地使用武力,不会拖延保护美国的安全,问题是如何定义“必要”?布什打伊拉克战争时也曾说:动武是迫不得已的,是出于解除萨达姆武装的必要。因此,人们不应该一厢情愿地认为,克里与布什在外交安全方面的实际政策真的会有天壤之别。即便是一个完美的多边主义者或国际主义者或世界主义者,残酷的现实也会使他丢掉幻想,回到前任现实政策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外交和安全战略问题上。别忘了,正是口口声声要通过国际机制来治理国际社会的克林顿总统,在“必要时”也曾绕开联合国,发动了科索沃战争。也应记住,“非克林顿”最厉害的布什总统,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在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和调整后,也基本上“继承”了克林顿的衣钵。同样,“二战”以来的历史表明,还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在上任后真的放弃了对美国霸权和优势的追求。更何况,克里和布什都是耶鲁人,都是“骷髅”,代表的都是权势集团、精英阶层和美国主流社会。难道政党认同、个性风格、解题思路的不同就能使两人走向不同方向?国内政策姑且不论,单就外交政策而言,他们两人应该是“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最后要说的是,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总统选举中,变量太多,离正式投票日还有6个多月,在这期间,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现在预测谁主沉浮,还为时尚早。但我们对这场选举肯定知道的是:无论谁当选,都是“骷髅”和耶鲁人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