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虽毒不掩文章(3)
一般来讲,小贪如鼠,昼伏夜行,鸡鸣狗盗,提心吊胆,贪也贪不出多大油水。
而大贪如虎,无所顾忌,光天化日,明火执仗,才能贪出金山银山。
“稗史所载,严世蕃与其妻窖金于地,每百万为一窖,凡十数窖。
曰:‘不可不使老人见之。
’及嵩至,亦大骇,以多藏厚亡为虑”
严氏父子之所以敢如此放开手脚的疯狂贪污,聚敛如许钱财,还不是当皇帝的包庇和纵容的结果!
这两父子斑斑劣迹,早就民怨沸腾,“南北给事、御史交章论贪污大臣,皆首嵩。
但是,“嵩每被论,亟归诚于帝,事辄已。
而且,“帝或以事谘嵩,所条对平无奇,帝必故称赏,欲以讽止言者。
正因为有倚仗,严嵩才能有恃无恐,正因为他支持,严世蕃才敢胡作非为。
赵翼说:“是可知贿随权变,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从近年来所揭发、所暴露、所法办的贪污案件,主犯要犯,哪一个不是带“长”
字的手中握权之辈呢?作家手中,不过有杆笔,谁会在乎你呢?是做一个才华出众的文人,死守清高呢?还是做权力更大的官僚,因而也能捞到更多的油水呢?严嵩自然会选择后者了。
尤其,嘉靖十八年葬章圣太后以后,这位皇帝就不上班了,也就是不视朝了,连皇帝这项最起码的本职工作,也不干了,这就给了严氏父子更大的贪污空间。
“自二十年宫婢之变,即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大臣希得谒见,惟嵩独承顾问,御札一日或数下,虽同列不获闻,以故嵩得逞志”
这样,等于纵虎归山,更是不可一世,严嵩在里面将嘉靖哄得团团转,严世蕃在外边大肆搜括,敛财聚钱。
这一对贪污父子,同声共气,合作默契。
“短项肥体,眇一目”
的严世蕃,比其“长身戍削,眉目,大音声”
的老子,更能作恶。
由于严嵩“旦夕值西内,诸司白事,辄曰以质东楼,东楼,世蕃别号也。
朝事一委世蕃,九卿以下浃日不得见,或停至暮而遣之。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筐箧相望于道。
世蕃熟谙中外官饶瘠险易,责贿多寡,毫发不能匿。
凡贪污,必**,凡大贪污,必大**,于是,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敲诈勒索,横行都门。
严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
严嵩最初以文邀宠于上,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最后的失败,也是老暮以后,文思日退,诗情大减,做不出令皇帝高兴的文字来,才失去圣眷的。
说实在的,一个诗人,总有江郎才尽的一天,也许七老八十,还能写出分行的文字,但银行账目,商店流水,同样也是一行一行,难道那能叫做诗吗?除非打算将缪斯气死。
再说,在帝国宫廷最高层面上的厮杀,并不亚于西班牙斗牛场的角力,你不将刀插在牛身上,牛就会将你顶死,因此,作为诗人的严嵩,究竟还能有多少诗情画意,涌上心头,是大可怀疑的。
更何况,他必须干净利落地排除政敌,必须不露声色地告密陷害,必须殚精竭虑地获得好处,必须恬不知耻地曲意媚上,当一天到晚尽琢磨这些外务的时候,他还会爆发创作的灵感吗?结果,朱厚趈所下手诏,老迈的严嵩,竟“语多不可晓”
,好像有些老诗人看不懂年轻诗人写的东西一样,只有一个劲地摇头。
幸好,独眼龙严世蕃能“一览了然,答案无不中。
但“严妻欧阳氏死,世蕃当护丧归”
,于是,“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
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言。
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以此积失帝欢。
这样,就走到了末路尽头。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终因外投日本,内怀怨望罪被劾,“斩于市,籍其家。
但世宗还是给严嵩留了条命,削籍为民。
“又二年,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这个大奸臣,大贪官,就这样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真遗憾,他没有周作人那样幸运,至今还在翻来覆去地出知堂先生的书,而同是“堂”
的《钤山堂集》几乎不为人知。
早在前清编《四库全书》时,就因“迹其所为,究非他文士有才无行可以节取者比,故吟咏虽工,仅存其目”
给否定了。
以两“堂”
的遭遇而言,看来,古人较呆,不灵活,认死理,还是今人聪明,脑袋瓜子转得快。
要是周作人生在明朝或清朝,会被视作贰臣的,怕就得不到今日的风光了。
从这个角度比,真有点为严嵩的诗文叫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