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三)(2)

无知(三)(2)

三百年?斯卡塞尔是在七十年代写的这几句诗,可在1989年秋天就去世了,几天后,曾经在他眼前展现的三百年在短短几天里化为乌有:布拉格的街头挤满了人群,高举的手中那一串串钥匙,如击打的钟声,宣告着新时代的到来。

斯卡塞尔说三百年莫非错了?当然错了。

任何预测都会出错的,这是赋予人类的少有的确证之一。

但是,如果说预言错了,但对预言者而言却是真的,不是就他们的未来而言,而是就他们的现在而言。

在我称之为第一个20年的那个时代(1918至1938年间),捷克人曾以为他们的共和国前程无限。

他们想错了,但正是因为他们想错了,他们才在欢乐中度过了这些岁月,而欢乐使他们的艺术有了从未有过的繁荣。

俄国人入侵之后,他们丝毫也没想过**会很快跨台,重又想像会没有个头。

因而,夺去了他们的力量,遏制了他们的勇气,致使这第三个20年变得如此卑懦,如此悲苦的,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痛苦,而是未来的虚空。

阿诺尔德·勋伯格坚信以其十二音美学打开了音乐史的远大前景,于1921年宣称,多亏了他,德意志音乐(他是维也纳人,没有说“奥地利”

音乐,却说“德意志”

音乐)的统治地位(他没有说“荣耀”

,而是说“Vorherrschaft”

,即“统治”

)将在未来的一百年里(我授引准确无误,他确实说过“一百年”

)得到保证。

但这番预言之后12年,即1933年,他由于是犹太人而被驱逐出德国(他想要保证其“Vorherrschaft”

(统治)地位的正是这个国家),而随之而去的,是建立在其十二音美学(被谴责为费解的,精英主义的,世界主义的,对德意志精神抱有敌意)之上的整个音乐。

勋伯格的预言不管有多大的错,但对想理解其作品意义的人来说,还是不可缺少的,其作品自以为不是摧毁性的,不是神秘的、世界主义的,也不是个人主义的、难解的、抽象的,而是深深根植于“德意志土壤”

(是的,他说的是“德意志土壤”

);勋伯格认为他在书写的,不是伟大的欧洲音乐史的迷人尾声(我倾向于这样理解他的作品),而是无限的辉煌前程的序曲。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米兰・昆德拉最新小说:无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米兰・昆德拉最新小说:无知
上一章下一章

无知(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