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执政文明奠基于治政和行政的统一(4)

三、现代执政文明奠基于治政和行政的统一(4)

(三)科学治政决定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治政概念的提出,并不是什么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也不是哗众取宠的夸夸奇谈,而是指向鲜明的学术性探讨,是定位准确的实践化反思,是对于执政党核心位置、核心作用的对象性、专门化表述。在当前以“全新观念(发展观、政绩观)、全面发展(全面小康、伟大复兴),全局稳定(长期性、可持续)”为总要求、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总目标的新时期,我们知道:如果只以统计数字为中心,或者反行其道、不抓经济,没有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如果将全面发展寄望于经济发展的“自然反应”和“必然后果”,没有充分的公民素质基础和社会规则基础;如果将全面稳定等同于没有核心、放任自流,没有坚强的治政核心和民心基石,那么,未来之路就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基于此,认真总结执政党的治政经验和历史教训,全面掌握古今中外执政者的治政方略和成功方法,深入探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中国历史自秦以降,出现“大一统”的基本政治格局后,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作为代表也就是治政核心之前,出现过两种广义上的“核心”:1.以“等级权力”为政治文明尺度的封建地主统治核心,他们的治国以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告终;2.以“财富权力”为政治文明尺度的财阀军阀统治核心,他们的治国是形成了巨大的贫富鸿沟,形成了富可敌国的“四大家族”和众多拥兵自重的地方势力,“大一统”的国家实际上处于“貌合神离”之中;应当说,晚清政权作为封建统治的集大成,虽然经历过“康乾盛世”,但是,不能顺应时代潮流,反而闭关锁国,终究丧权辱国,“核心”之失何其大哉!蒋家王朝作为“中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虽然有美利坚的殷实后援,但是,不能顺应民心所向,反而结党营私,终究民不聊生,“核心”之为何其谬也!毋庸置疑,以普天下受苦受难的普罗大众的“志愿者”形象出现的中国**人,在革命时期成为坚强的战斗核心,在改革年代成为坚定的发展核心,可以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可否认,中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走过一些弯路,甚至一度处于极大的危机之中。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治政之失,如何看待不同阶段的治政之得,如此等等,如能理清脉络,读懂历史,对于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将起到“定位仪”、“定盘星”和“定心丸”的重要作用。不容懈怠,中国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口:经济全面“起飞”之际,“大国”地位凸现之时。斯时斯刻,方向正确,行动明确,规则准确——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治政创新的基本内容,更是治政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注释】①转引自《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427页,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8年7月版;②《竞争的极限》,第5、6页,里斯本小组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3月版;③《竞争的极限》,第11页,里斯本小组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3月版;④《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389页,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8年7月版;⑤关于政治的定义及理解,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编版“政治”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⑥《不朽的声音—世界经典演讲》,第27—28页,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上),第3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执政能力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治政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执政能力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治政论》
上一章下一章

三、现代执政文明奠基于治政和行政的统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