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美好》:视觉里的佳肴

《遗失的美好》:视觉里的佳肴

文/恭小兵(青春小说作家,80后概念提出者)

倘若把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比做一桌桌厨师们烹调出来的盛宴,倘若红案白案乃至各种菜系领域里的拔尖高手们必须优胜劣汰的话,那么作为读者,他的意义无疑不是一位用眼睛品尝作品的食客。而作品本身的意义,也无非是一道道我们视觉里的美味或者佳肴。

可以说,这篇《遗失的美好》不仅在主料上不足珍奇,作为一道菜肴的调料,它还成为了一种时下时尚文学创作领域内的缺陷。综观我们所阅读的一般都市时尚小说,它必须具备大量明朗而欢快的床第氛围,必须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爱情绝路、酒吧艳遇、旅馆激情,还有时髦而刺激的K粉和三P。真是很可惜,《遗失的美好》里一点都没具备上述文学作品的几大要素。正所谓逗号句号,和小资睡觉。所谓时尚,她没有主题。没有花。没有尘埃也没有空……空气。天空晴朗。没有鸟类。没有羊群。没有山川。没有海洋。没有老人。没有孩子。没有思考。没有家园。没有乡村。没有草原。没有温暖。没有寒冷。没有前程。没有命运。没有没有。没有东西。悲剧涌上心头,灵魂灰飞烟灭。

不清楚我这样评价《遗失的美好》,会不会败坏掉其他用眼睛去品尝《遗失的美好》者们的胃口?其实没有关系,有幸生于这个空前繁华的大好时代,面对如此壮观的人文景观,我们应该为之倾倒,为之狂欢。而且现在本来就是这么个崇尚时髦以及时尚生活的物质社会,铺天盖地乱七八糟的报刊杂志上遍布着小资情调和新新鸳鸯蝴蝶派的相关言论,高雅的音乐、昂贵的小物件,躺在床上成就生活,为自甘堕落和无知寻找高尚的借口,等等等等,才可以构成所谓的时尚文学。

当文学创作几乎被所谓个人化、私语化,不知所云化写作方式完全占据的时候,当美女作家、少年作家以及妇女儿童作家们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当阴暗、糜烂、颓废以及性生活构成所谓时尚文化的代名词的时候,作为无辜的读者,作为用眼睛摄取营养的食客,我们是否能坐下来开个会议什么的?让我们自己来谈谈,这种正在流行的文学创作,它的终极意义到底会是什么?

翻开中国艺术史,从风雅颂到辞曲赋,从唐诗宋词到昆曲京剧,无数文学家与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都被载入我国的文艺史册,成为记录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这些传世的伟大作品,从寂寞诞生到流传开来,从鲜为人知到有口皆碑,无一不是因为其作品的本身就已经具备了一种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人们在记住这些作品的同时,连同它们作者的名字也在世代相传。可以这样说,世界各国经典作品的最大魅力,就是它们具备了一种绵延无限的民族精神。比如美国的《飘》、《人权宣言》以及《独立宣言》,比如乔治-塞菲里斯的《航海日志》,比如维-苏-纳保尔的《米盖尔大街》和《神秘的按摩师》。譬如我国的《红楼梦》、《儒林外史》以及《阿Q正传》。

然而,时下的文学创作领域内,却浮现出来太多的文艺作品脱离生活实际,纯粹以商业的目光去捕捉创作灵感。假新新历史主义、接受美学主义、纯粹拿来主义和一再解构主义之名,以各种所谓的创作技巧进行一些支离破碎的写作。复制拼帖,歇斯底里,颓废糜烂,神经衰弱,佳篇名著成为打油小诗,宫闱艳事俨然一代正史。戏谑写作,搞笑写作,愤青写作,小资写作,学者写作,民工写作,等等等等,各种派别的写作前仆后继。很多文艺工作者们为了追求商业炒作与市场卖点,一味迎合低级趣味与市场要求。有是甚至心浮气躁,脱离实际地模仿起西方国家的各种学术潮流,生搬硬套,盲目表达。以上种种,完全背离了一名艺术创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最起码的文艺创作宗旨。而《遗失掉的美好》在创作界面内高贵地坚持,对各种潮流的冰冷的拒绝,安静而又本份地叙述,无一不可以使得作品本身的意义获得一再拔高。

就像那缕缕冬天里穿过百叶窗户的阳光。

轻柔地打进来。

温暖。

耀眼。

而且亲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伤痕青春狂恋曲:遗失的美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伤痕青春狂恋曲:遗失的美好
上一章下一章

《遗失的美好》:视觉里的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