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VS青春残酷物语

童话VS青春残酷物语

文/水格(80后青春小说作家,三届新概念作文奖得主)

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一次对“青春”的阅读。需要强调的是,这部名叫《遗失的美好》的长篇小说以书稿的形式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作者一无所知。惟一能面对的只有文本。所以,也老老实实写下一些阅读感受和思考。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位80后的青年作者的作品。小说以“艾小米”为线索以及叙述视角展开叙述,描述了一段青春过往,其中,文本给读者造成的感受更像是一个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数个性格迥异的人物轮番上场,与“艾小米”一同演绎着一场庞大且伤感的“青春叙事”。无疑,“汪洋”、“纪婷玉”、“尹娜”是故事中重要的叙述点。其他的人更像是老舍先生戏剧《茶馆》里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充满了叙述上的自由以及不确定感。比如“小羽”这个人物。小说主人公“艾小米”从北方城市考到南方一所大学,在这里开始生活,但这并不是叙述的重点,她在看似幽默的行文中已经小心翼翼地埋下了伏笔,譬如说作品中前一部分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写她的奢华的青春生活:“尹娜”对物质的狂热追求;“纪婷玉”异常的行为人格;“汪洋”对“艾小米”近乎童话一般的爱情……这一切饱满且可爱。可这也是悲剧的起源。当“尹娜”为物质而出卖甚至玩弄友情;“纪婷玉”为爱情夺走“汪洋”。“汪洋”对“艾小米”的绝对服从……一个个颇富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美好的青春像是一个好看的花瓶,被放置在高高的窗台上,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切如此美好,可是,当有一阵大风吹来,迎接它的就是粉身碎骨。

最终,“艾小米”失却了友情、爱情,孤立无援地漂泊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这是一部可谓“有伤痕”意味的青春小说。尽管在相当的叙述比重里,作者采用着一种幽默的笔调,但残酷仍一阵紧似一阵涌向作者的笔端。现实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进入作品,钱、权融入青春,它们的出现除了让青春的悲剧更加惨重之外,似乎并无其他建树。同时,青春以“本相”方式进入叙述,我说“本相”并不代表着这就是青春的完全真实。而是说作者并不忌讳将丑的一面带进叙述,并以逼真的姿态展现出来。人物的言语之间,我们感受到青春是一个在污浊的环境中横生出来的怪物,蓬蓬勃勃,却没有方向。生活的表层都是如此。充满了污鄙之色。但这一切,作者始终是以幽默的心态去对待的,只是在不经意的瞬间,流露着似乎“不合适宜”的青春感伤。这些感伤的罅隙使我们意识到,其实这些人物的本性并非如此,骨子里仍存有善良、干净、纯洁的因子。不过是社会对他们异化后,才有了轻薄的张扬,不羁。

更重要的是,作者把人性的考验放到了后面。友情、爱情、亲情交织在一起,成为硕大无朋的网,像“艾小米”袭来,在这些被极端处理的情节面前,人性的标尺亮了出来。如何以及怎样选择即展现着一个人的人性底色。五花八门,“汪洋”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悲剧。“艾小米”两手空空让我们看到了孤独的永恒等等。

所以说,幽默只是假象,残酷才是真实。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我便疑惑丛生。这显然不是一部成人作家的作品。其中的一些情节处理带有一些划伤。转折处理等不够圆润;人物在某一时刻过于成熟,在另外一刻的纯情则显得虚假造作。作者在这种叙述摇摆里,使得阅读进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为了凸显作者的意图,不惜将诸多人物以及事件极端化处理,甚至包括背景,比如“艾小米”“鸵乐”家庭的权财描写等等。所以说,这不是一部有关现实青春的小说。而是一部青春童话。

“童话”在作者这里并不是一味地意味着美和善良,更多的时候它还意味着“真”。“真”则要再一次谈到残酷。残酷是本相。不容篡改。作为80后的一员,能向读者推荐这部带有十足血色的青春小说是我的荣幸。它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另外一种青春的本相——青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伤痕青春狂恋曲:遗失的美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伤痕青春狂恋曲:遗失的美好
上一章下一章

童话VS青春残酷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