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玲玉”与“曼玉”之间(2)
关锦鹏对《阮玲玉》独特的处理方式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具有如临现场的真实效果,从而改变了传统电影真实性的观念。同时,影片造型极富现代感,突出光影运用,透现出浓厚的怀旧感和历史的沧桑感。从阮玲玉到张曼玉,从30年代到90年代,从中国到香港,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国家民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于个人主体性与历史本质观念上格格不入的差异。关锦鹏在片中刻意去凸显张曼玉与阮玲玉的不同。虽然张曼玉承认阮玲玉在电影界崛起的历程与她自己很相似,但是她更强调日后若依然为人们所记得,必也是不同于阮玲玉的传奇;或是她说若有同样遭遇她决不会选择自杀。关锦鹏也不断让片中的演员们去评论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行为与命运。“《阮玲玉》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它不断插入的对张曼玉等演员的访谈,并且以高反差的黑白片与彩色片呈现。影片以阮玲玉的生前的照片开始,以她的丧礼的照片结束。然而在这个叙事框架之内所呈现的与其说是阮玲玉的历史,不如说是‘张曼玉演阮玲玉’的历史。因为在那些历史的旧照片与阮玲玉所主演的黑白无声影片的对比下,以及字幕(例如在张曼玉所仿真的片段中会出现‘原拷贝失传’等文字)与排演的镜头对比之下,观众无法不时时刻刻与影片保持布莱希特式的距离。”影片所展示的阮玲玉的拍片过程也很有趣。在拍了张曼玉的表演之后再播放阮玲玉影片的相关镜头,让人能比较阮玲玉和张曼玉这两位演员的相同或不同之处。而在影片中张曼玉也确实展示了一个优秀演员的多方面才能。她不但饰演阮玲玉,而且也饰演阮玲玉饰演过的角色,也都演得十分出色。“对于创作者及观众来说,《阮玲玉》是学习‘认识’的一次经验。《阮玲玉》的感人之处并不是来自剧中情节,而是关锦鹏、张曼玉的心意。因为在《阮玲玉》中,人们开始学会了怎样去认识一个人。‘认识”大概就是《阮玲玉》这部影片的全部意义。因为无论是对创作的人来说,抑或是对观众来说,《阮玲玉》基本上是一个‘认识一个人’的过程。”“关锦鹏的处理手法很高超,在密密编织惆怅的同时,又流露出曲折而耐人回味的玄机。同样的角度,张曼玉站在墙下,背后或富丽斑斓的墙纸,或黯淡沉郁的黑影,悬着或鲜艳或肮脏的饰画,都夺不去她脸上淡而动人的哀伤。谁说只有《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才叫极美,早在8年前的《阮玲玉》中,她已经达到了美的极致。这美与哀愁的交织,便是叫我坠入的网,在坠入的一瞬,我清楚为其所粘附的原因,那是女性共同的弱点,那貌似独立背后软弱的孤独,我们总是错误地把消除孤独的希望寄托到男性身上,最终陨落的只是依旧孤独的自己。或者这又是一个性格造成的悲剧,一个举起酒杯高呼“女性从五千年的男性压迫下站起来的”的女子,也难逃那五千年世代流传的观念、深入骨髓的依赖心理、迷恋男性保护的情结。而演员与角色间幻假幻真的关系,现在与过去交错,虚构与真实间的因果互换,让我又回到了侯孝贤的《好男好女》中,但这次的震撼更强烈。当阮玲玉醉笑着,说蔡楚生竟不敢在自己戏后恸哭时掀开被单时,可会让你记起,原是梁家辉在表演时忘了掀开盖着张曼玉的被单。本是结果的变成了源头,导演不过想告诉我们,这只是他眼中的阮玲玉,他拍的张曼玉始终盖着被单恸哭,结果历史中的阮玲玉也就自始至终蒙面而泣。诚实的关锦鹏,在表达对一代明星深切同情之时,也不忘个体对历史所应负的责任,这一点实在令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