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少女”

“问题少女”

对于张曼玉来说,拍摄《花样年华》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适应王家卫的工作方式——毕竟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合作了。

因为王家卫拍电影是没有剧本的,张曼玉每天来到片场都不知要拍什么。

对此她一开始十分痛苦,每天都要问导演她演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我是谁?我该怎么演?”

王家卫的捉摸不定使张曼玉在掌握导演的拍摄手法方面疑虑重重,每次开工都无法把握导演的戏中取向,所以天天都要问“为什么”

,因此被梁朝伟取笑为“问题少女。

后来梁朝伟建议她不要想太多,因为要从导演那儿寻找自己的角色是很困难的事,想得太多只会让自己更加迷惘。

张曼玉后来也认识到:王家卫电影的独特之处就是现场即编即演,这也使她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她干脆也就不再多问了。

“到后来我就再没有问了,因为问了都是白问”

张曼玉说:“即使王家卫给你一个答案,那也不是真实的,因为连他自己都不能肯定。

而且他导戏是很在乎演员本身的,他还会翻看过去拍过的片子,或者去现场看过布景才会被激发。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但我信任他,相信他会把那片段剪得很好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张曼玉开始自己揣摩人物,并把她对人物的感觉跟王家卫讨论,然后一起塑造出角色来。

每天,王家卫和她在现场现编现排,但每天又会把昨天的想法推翻。

张曼玉以这种方式参与着《花样年华》的部分编剧工作。

有记者问张曼玉:“是不是每次到了场地,他要求你怎么做,你都可以达到他的要求?”

张曼玉回答说:“都会做得不理想的。

有时会觉得:如果我一早就有心理准备,我的表现会好些。

但其实即兴地演反而会更有魔力。

作为演员能通过思考把自己的想象加上去,这样算创造性表达。

演员能有space去create的话,就是最理想的了”

《花样年华》前后拍了15个月。

那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用王家卫自己的比喻来说,这就像吃饭一样,起初只来了两个客人,后来客人越来越多,饭就越吃越久。

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反复的过程,这对演员当然是考验,可王家卫却说:“很多演员想跟我合作,其实是他们对我拍片的方法比对我所拍的电影还要有兴趣”

王家卫在《旺角卡门》中让张曼玉开了窍,十年后再拍王家卫的戏,张曼玉有什么新感觉呢?“我觉得很有安全感。

因为我知道他不会把我拍得差劲的,而且他是惟一能掌握到我最好一面的导演。

王家卫是特别敏感的,他能看到其他导演看不到的地方,永远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来。

他不怕花钱花时间,总之要找到你最好的一面为止。

他重拍又重拍都是为了我,因为我演得不够好,角色不够连贯,所以我没有再怪他”

张曼玉对现在的王家卫已有新感觉:“拍他的戏很无奈,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下一步会怎样走,根本无法准备。

不过,每次看完剪片,我都会有意外惊喜,很开心”

王家卫的工作方式尽管让张曼玉既受益又受折磨,但他的艺德也让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花样年华》在曼谷取景时非常辛苦。

王家卫病倒了,住院数天,还没完全康复就必须出院复拍。

在半边身体不能动的情况下,王家卫仍然全神贯注地拍片,张曼玉看了深受感动。

以前她只觉得王家卫是个高大的爱戴墨镜的“酷哥”

,拍片永远是在当天化妆时才让你拿到剧本,没想到“酷哥”

也有“崩溃”

的时候。

虽受**煎熬,但他的坚强不减。

张曼玉坦承:在看过导演王家卫拍片拍到“崩溃”

之后,她对他更加敬重,有了自己想当导演的信念。

在15个月的拍摄期间,连王家卫自己都不知道最后一个镜头是什么。

他的拍片方式就是边拍边发展,先定下起点,最难的就是找到终点。

王家卫经常会问张曼玉:如果你遇到影片中这种情形时,你会怎样表现?张曼玉说:我会哭。

王家卫二话不说,就照她的意思去拍一场哭戏,连机器要怎么放他都会问张曼玉。

《花样年华》到最后才决定整个故事在张曼玉独自哭泣的镜头中落幕。

王家卫要求张曼玉以一个呆滞的表情,眼泪却不断滴下来的方式诠释伤心的感觉。

在现实中,她最伤心的时候便是这种样子。

结果张曼玉一次便OK,拍出来的效果极为理想。

这些让张曼玉觉得王家卫很理解她、认同她,就像好朋友,使她信心倍增。

对于故事的结局,张曼玉认为“不伤感。

但是没有结局的爱是美丽的,它往往是人临终前最留恋的东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猜您喜欢

全景画说花样曼玉:张曼玉画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景画说花样曼玉:张曼玉画传
上一章下一章

“问题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