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1)

卷心菜(1)

——为什么要重提久已被人遗忘的谈判技巧自我测试21.“我对谈判有丰富的经验。

这句话就你而言是:a.对b.难以肯定c.错2.“谈判者惟一感兴趣的事只有取胜”

a.也许b.错c.对3.只有对事实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开始谈判。

a.对b.错c.要看“事实”

指的是什么意思4.要是对方不接受我的合理建议,我可以拔腿就离开谈判桌。

a.错b.对c.也许每个人的第一次谈判都是发生在厨房里而不是董事会的会议室。

没有人在工作中去学习谈判。

他们往往是在玩耍时,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而在某时某地向某人提出要求中学习的。

这话没错,人在还没有踏入社会之前,从尿炕的娃娃时起就在开始学谈判了。

婴儿的啼哭不就是在提要求吗?——“你喂我奶(或给我换尿布……),我就不哭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谈判也越学越精(每个孩子都是谈判中的“狐!

)。

他的要求花样百出,还会挑选“谈判”

对象!

鬼点子之多,真可令专业营销员望尘莫及。

而这时的他可能还没满五岁呢!

他学会了抓时机。

电视节目快开始的时候去提要求,大人为怕耽误看节目,往往有求必应。

而要是不识时务,在大人正忙时去打搅,也许会碰一鼻子灰。

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说话,只要要求不太出格,可谓百发百中,于是孩子又学了一招。

他还学会了该在什么时候去找哪个大人提要求和该如何去讨好大人,还知道特别当父母吵嘴时,如果冲一方笑一笑或是上去拥抱一下,表示站在他(或她)那一边,效果将更佳(这时,他那“狐”

的嘴脸再次出现了)。

媲美世界谈判高手(自我测试1答案选择“对”

者请仔细阅读)在孩子看来,他所需要的东西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只有父母是其需索的惟一障碍。

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而通常也总能如愿以偿。

每个成年人都有一套对付孩子的办法,不过该注意的不是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而是他如何对待别人的孩子!

在超级市场、公共汽车站、海滨集会上或医院候诊室里,此类“专家”

随处可见。

别人的孩子在吵闹,他们应付自如,只是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闹时则往往束手无策。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是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食品、衣物、温暖、庇护、支持、爱怜、做伴、娱乐乃至看电视、玩电脑的优先权……,全可得到“无偿”

供应。

特别是那些要求立等即取的孩子更像是个刻薄的工头,稍不如意便立刻给人以颜色。

有时即令做父母的奉命惟谨而他感到受了怠慢时,也要冲大人大发脾气。

孩子只有做了错事的时候才会安静。

父母与子女的谈判占上风的总是子女。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的价值观不对称。

孩子不用人教很快就能摸到大人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动辄就以捣乱相要挟。

你不是想安静吗,他偏大吵大叫,逼你就范,不达目的不罢休。

(无非是一杯牛奶、一块糖,或多玩一个钟头再去睡觉之类。

)你想看电视,他吵,你怕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面子,他吵得更欢,只有用冰淇淋、巧克力和玩具满足了他的愿望,才能将他安抚下来。

总而言之,他们懂得在什么时候给你施加压力,而且施加起来肆无忌惮:这也可以称之为两代人之间的恐怖主义行为吧。

诚然,做父母的有时也会拒绝他们的索求,有的父母甚至还以拒绝的时候居多。

他们往往以实施制裁相威胁:“再闹,就马上给我去睡”

(或:“不给你买圣诞礼品”

、“不许你和小朋友去玩”

等)。

可是这些威胁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比方:“再闹,星期天我们出去,把你一个人关在家里”

,这做得到吗?这种威胁只有极小的孩子才会害怕,稍为大一点的一听就知道你是在唬人,只会闹得更欢,逼你就范。

当然,这一招也不见得每次都能见效。

孩子使出浑身解数后仍然达不到目的,在伤心落泪之余也会总结出经验教训,下次再提要求时就变聪明了,不提过高的要求,再加上点小小的狡狯。

于是,那“狐狸”

可就在他的心里开始成形了。

还有另一种可能,他得出结论:自己能得到什么全得看大人准备给什么,好歹就是它了。

孩子变成这样,你是否听到了“羊”

的“咩咩”

叫声呢?孩子的失望也可能升腾成为满腔怒火(他们的要求往往是当时立即就想要的)。

其宣泄的途径无非是两种。

一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自叹倒霉,让怒气慢慢平息(尽管他在心中还是不服,以为人人都错,只有他自己对)。

你看这是否有点像“驴”

在叫。

另一种则是迁怒于人(这种孩子为数不多)去欺负弟弟妹妹或是同学中性情柔弱的伙伴,学会了向弱者去榨取,不过这也得善于掌握时机和选择对象。

有了这一招,只要运气好(因为世上毕竟不会全是逆来顺受的“羊”

),也能够无往而不利。

这时他可就真正变成了“狐”

了,尽管有点欺软怕硬。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谈判是什么--龙永图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谈判是什么--龙永图序
上一章下一章

卷心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