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何应对挑战(5)

国家如何应对挑战(5)

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者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阶层,一般都仅在其总人口的15%以内。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缩小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农业劳动者阶层所占比例下降,意味着城市化的推进。只有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才能有效缩小农村人口;只有使农民进入“中产”,才能真正实现小康。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他们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67.4%下降到1999年的44%。但是,目前的这一比例仍然与城市化的社会结构相距甚远。1998年,马来西亚、巴西和墨西哥的农业劳动者比重分别为、、。而我国即使是到了2002年底,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数的90%。中国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大大地制约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小康化”和现代化进程。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体人员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放宽劳务政策,鼓励兴办私人企业等,才能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使农民阶层中的成员向上流动,进入社会中层。(5)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失业者的存在,是扩大中产阶层、全面达到小康的重大障碍。2002年6月10日,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1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到2002年3月底,升至。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估算,实际城镇失业率在5%~6%之间,权威专家则认为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我国实际失业人数可能达到10%左右。“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国情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说。据他计算,中国以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指电力生产量、商业能源使用量、农业种植面积和水资源)、的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额、资本市场、净外国直接投资,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知识技术资源(指个人电脑数、互联网主机数、本国居民申请专利数、科学论文发表数和研究与开发支出,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际资源(指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进口货物和服务总额、版权和专利收入、版权和专利支出)来为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换句话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要像中国这样提供亿个工作岗位,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共才提供亿个工作岗位。中国的就业资源可以说是承受着最大的压力。而在这有限的就业资源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王英才在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透露,“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现有的1750万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亿剩余劳动力,要满足2亿多人的就业。而要解决2亿人的就业问题,王英才说,至少需要今后5年中每年增加几千万个工作岗位。而现在,我国即使每年经济增长达到7%,每年新增的工作岗位也只有800万个。并且近年来GDP的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力不断下降,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就业增长个百分点,而目前还不足0.1个百分点,估计缺口将是2000万人。据一些学者估计,今后10年,我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只有到2010年以后才会下降。因此,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失业率将与长失业期并存,就业弱势群体将持续扩大。在失业群落中,不仅仅是工人,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大学生群体也开始出现失业现象,形成所谓“2030现象”,即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面临就业难题:即一毕业就失业。毫无疑问,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严峻的。然而,失业的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全面小康意味着大多数人进入中产之列,失业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大多数人不仅收入不能增加,而且骤减。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王东京教授认为,失业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即做强做大中产阶层有如下不利影响:①失业削弱社会稳定的基础,恶化经济发展环境。失业导致利益失衡,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为失业压力不仅来源于城镇,更重要的还会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吸纳能力有限,造成滞留,容易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诸如犯罪率上升等等。同时,失业不仅还影响当前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甚至会影响未来的生产。因为失业期间,机器和工人一样处于闲置状态,厂房和设备资本逐渐被废弃,而且不能重置,劳动力的生产和整个社会未来的生产能力在失业间降低。这必将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失业威胁着作为经济和社会单元的家庭的稳定。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仍然是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一旦劳动者丧失工资收入,就会影响生活。当一个家庭没有收入或收入因失业而减少时,户主们无法担当他或她所被赋予的角色,家庭纽带关系可能处于危险状态,并可能由长期的失业而加剧。由此,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关系的负面影响就会增加,最终造成家庭的不稳定。③失业阻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个人失业后,与生产过程失去了联系,使用掌握技术的机会中断,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劳动素质的提高,而且时间一长,已掌握的技术还会老化,影响再就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上一章下一章

国家如何应对挑战(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