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单元(3)

引言 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单元(3)

泰国中南部种植水稻的水田。

这是温暖潮湿的亚洲和它那大片河谷与平原等宜农地带的典型景色。

(RMurphey)大约从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或更早时期以来,季风亚洲囊括了全世界最大最有效的农业区,其结果之一就是在整个这一时期内,人口密度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农业种植区中更是如此,而且直到今天仍高过其他任何地方。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说不清因果关系的状况。

高效农业养活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人口增多需要更多食物,却也提供了为增加产量所要求的劳动力。

这种模式与季风亚洲所有主要地区过去4000年的农业和人口发展史是相符的。

社会等级结构极高的人口密度与各个亚洲社会本质上的近于一致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它们都强调集体努力和集体福利,都怀疑独立个性的重要,都信赖明确宣布的公认的行为规则。

个人永远要服从集体领导和集体利益,人们被要求适应按等级组织起来的更大的社会结构;每一个个人永远只能占据为他或她指定的位置,发挥为他或她规定的作用。

个人的幸福和福利,与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幸福和福利一样,总是被视为建立在这样一种结构之上。

这些社会的大多数仍然保留着以男人为主宰的家长制特点,尽管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别;基本社会机构永远是家庭,家庭中的最年长者实行统治,有时是女人,但通常是男人。

所有亚洲社会都加以颂扬的主要品德是尊敬和服从长辈及一切地位更高的其他人。

年龄和学问被等同于智慧,这一观念在任何农业社会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里常年累积的经验成了解决种种生活问题的最好指导,而少数几个饱学之士也是大批无文化群众难以望其项背的。

令亚洲人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人竟然不像他们那样服从年龄和学问——甚至对于任何个人获得成功必须走的最有效最受人尊敬的教育之路也不给予应有的重视。

不过,个人成功也被认为能给家庭带来荣誉和物质利益,家庭责任仍然是大多数亚洲人非常强大的动力。

即使在过去,出生卑贱的人也可能通过受教育而出人头地,这种努力只有在家庭的亲密支持和巨大牺牲下才能成功。

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所有那些有权有势或饱学之辈,都被视为他人的优秀榜样。

确实,一个社会终究是由那些上层人物——皇帝、大臣、学者、宗师、领导者以及家族族长——的模范行为维持成一体的。

家庭是所有亚洲社会的基本结合纽带,它通常是三代同堂:父母、在世的祖父母、孩子。

但它的感情及责任关系网会在不同家族中扩大到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成年胞兄弟姐妹以及姻亲等等。

这是一种现成的相互支援体系,困难时期显得十分必要,其他任何时候亦被视为对每个人有利,因而得到最高度的重视。

当然,家庭内部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内部也会出现关系紧张,特别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妇女、年轻后辈和其他地位低微的人容易产生不满。

没有一个社会完满解决了人类的一切问题,但这些亚洲社会看来比其他社会更为成功,因为它们以这种基本相似的方式比其他地方的社会持续了更长的时间。

除东南亚外,亚洲社会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妇女结婚后即成为丈夫家庭的成员,要搬到丈夫的家里和村子里居住。

新娘往往要屈从婆婆的虐待,但如果她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为丈夫家庭延续后代立了大功,她也就赢得某种地位,时候一到,她也会虐待她自己的儿媳妇。

这种制度在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印度被视为准则,确切点说,它是在这些文明成熟过程中演变而成的。

看来很清楚,在史前时代和出现书面历史记录(在日本相当晚)之前,所有这些文明都是母权制的,女子占支配地位。

雅利安人入侵前印度的印度河文明看来就是如此;甚至今天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还保留着浓厚的母权制形迹。

日本人的主神天照大神是一个女人,又称太阳女神,这也绝非偶然。

东南亚,包括被秦、汉征服后的越南在内,一直而且现在仍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那里的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在诸如贸易等活动中起着主要作用;那里的男人娶妻时必须给新娘彩礼,而季风亚洲其他地方则要求女方带嫁妆。

个人**几乎不存在,这是由于人口密度高,家庭结构复杂,以及其他一些共同特点,使得即使在乡村,房屋也是拥挤成村,而不像西方世界那样分散在各个农场中。

亚洲农场都很小,多数地方的农场土地平均小于5英亩,人口稠密地区的农场则更小。

集约种植模式形成的高生产率,意味着一个家庭能够用一块或几块小田地达到自给自足。

小块田地一般就在平均20到50户的村庄周围,除幼儿老者外,全体村民每天早出晚归,到离村不远的田地上干活。

人们几乎永远不会走出他人视听范围之外,因而很早就学会了适应环境,服从长辈和上级,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劳动,习惯了实际上是在别人眼皮子底下与他人亲密生活在一起,当然他们也知道遵守明确的公认行为规则的重要性。

婚嫁对象必须到别的村庄或城镇寻找;同村人大多有某种亲属关系,因而与外村联姻就比同村联姻更能扩大亲属网并加强相互支援优势。

在其他方面,村子或小镇彼此之间是十分相似的,那里的大多数人过去是、今天在日本以外也仍然是乡下人或农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亚洲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亚洲史
上一章下一章

引言 季风亚洲―一个完整的研究学习单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