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啼笑九美图》1(1)

《唐伯虎啼笑九美图》1(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城自建城以来,二千五百余年间,历朝历代,骚人墨客、诗人雅士,对其人文景观、吴越风情、湖光山色、园林雅趣……赞美之词,连篇累牍不绝于书。诸如:深巷小院、朱门白壁、漏窗映水啦,“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啦,“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啦,等等。其中有一句概说苏州当年筑城时的布局——“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与本书主人公关系甚密。所谓三宫,即皇宫、学宫、天后宫,本书主人乃士林才子,出自学宫;他家住吴趋坊,乃二十四坊之一;至于这九观,指的是玄妙观、白鹤观、清真观、修正观、卫道观、澄虚观、回真观、福济观、三第观。观乃我国道教信徒敬奉三清教主、修身养性之所。本书的故事,就从这九观之首的玄妙观开始。这玄妙观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276年,即三国归于晋的西晋咸宁二年。占地数百亩,规模宏伟,有殿院亭阁25座;中间大殿为三清殿,是一座九开间大殿;重檐歇山,翼角飞,屋脊高耸的“瓶升三戟”和两端的大龙头砖刻,玲珑剔透,形神兼备。走进大殿,正中装饰精美的三座须弥座上,端坐着雄伟巍峨的道教始祖玉清、上清、太清三教主塑像,各个高达六米许,姿态凝重,神采俨然,栩栩如生。殿前有一座宽敞的露台,四周围以石栏,石上精工雕刻着人物、麋鹿、白鹤、灵芝等……刀法严谨,十分逗人。玄妙观地处“五更市贾何曾绝,远近方言总不同”的市区中心,所以香客众多,观赏者络绎不绝。每日清晨黄昏,众多老者少年在露台上下跟随道士们练功运气,十分热闹。明代弘治某年的腊月朔日,即农历的十二月初一,乃玄妙观隆重举行“法坛”大典之日,并为修缮殿宇募集资金,静元道长届时将一展“捻鼓”绝技。所以这日清晨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卯时刚至,数十名道士早已齐集三清大殿,在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中,笙箫管笛、锣鼓钹铙齐奏。据云,道教音乐乃中国民族音乐集大成者,这玄妙观的道乐,又融入了江南丝竹,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柔和悦耳,引人入胜。音乐声中,在道长带领下,众道士叩拜三清教主,诵道德真经。将近一炷香时分,突然百乐皆止,只有一种声音,悄然而起。初时,有如微风中的池水,涟漪阵阵,又如深谷中的山泉,幽然飘忽;忽地声转急,音转强,如同急风暴雨,万马奔腾。众人屏息凝目,这才发现静元道长正聚精凝神,双手用拇、食、中三指搓揉鼓签,在堂鼓上滚动敲击,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一阵喝彩声。这时道长鼓点一变,众道士忽地分成两拨,一拨奏乐,一拨抛袖挪足,跳起舞来,进退腾踏,极有章法。就在观者心热意畅、弹奏者兴致盎然、舞者情趣酣畅之际,人群中忽起一阵骚动,只见一个身穿粉红色褶衣,头戴方巾的年轻人,急急挤进人群,从舞者行列中穿过,走近道长身边,深深一揖。那道长立刻兴奋地站起身来,挽起来人手臂进入三清像后,转眼间道长又急步至鼓架旁就坐,执起鼓槌,只听“咚咚咚”三声鼓响,十数名舞兴正浓的道士戛然而止,退向两边站立。三清像后,忽地传来一声清脆的呼喝声:“来也——。”语声未落,顿时鼓乐齐鸣,适才那年轻人,这时已改易道冠道服,左手执斗(古量器。常喻为文人才高,如才高八斗),右手握一如椽大笔,舞蹈而上。光线黯淡的大殿内,人人倒吸一口凉气,顿觉眼前放亮。这青年足踏鼓点,舞姿潇洒,踢踏多姿;那白皙的面庞虽宛若艳女,但两道浓淡适宜的剑眉,一双俊目,却显得英气内含,机灵聪慧,神采飞扬。人群中立即响起一阵欢呼声、议论声:“人长得俊,舞跳得好,今儿可饱眼福了!”“都说苏州人长得秀气,这人比苏州人还要秀气。”“一定是从江西龙虎山请来的仙人。”“呀,果然是韩湘子来了。”“哈哈哈,”人群中一个书僮模样的少年,长一副娃娃脸,操一口纯熟的苏州话:“自家苏州大才子才(意为皆、都)勿认得,瞎三话四!”“你认得他?”有人不服,口气挺硬。少年头一歪,神气活现:“蛖,天天在一道,夜夜一屋,哪勿认得。格公子十六岁中秀才,无人勿知格苏州神童……”一个老年人捻着胡子,思索着:“苏州神童……”少年添温加热:“有名的画家、才子。”“阿弟,伊(他)叫啥名字?”有人急于摸清底细。少年用眼角瞄了瞄问话的人:“鼎鼎大名格风流才子才勿认得,笑煞人格哉!格位公子嘛,姓唐名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子畏阿懂,孔夫子才畏惧伊三分格。阿晓得哉!”人们不由惊叹起来:“呀,今日方见着这大才子,实乃三生有幸!”有人怀疑这少年在说大话,有意追问:“唐伯虎跳的什么舞?”少年不高兴了,手指鼻头:“絶以为伲勿晓得?哼,告诉絶,让絶长长见识,伲跳的是天魁舞,又名天魔舞。阿懂?!”那人追问道:“为何一手执斗,一手执笔?”“这——”少年傻眼了,“这——”想来想去想不出,不由脸孔绯红,吱吱唔唔起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唐伯虎啼笑九美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唐伯虎啼笑九美图
上一章下一章

《唐伯虎啼笑九美图》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