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传统曲学原理和昆唱口法,突显昆曲的艺术…

遵循传统曲学原理和昆唱口法,突显昆曲的艺术…

作为一种成熟完美的综合性艺术,昆曲具有诸多构成因素,大致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化妆、服饰、道具、布景等,它的遗产价值也就体现在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中。例如文学剧本的积累,明清两代戏曲家创作的传奇、杂剧有名目可考者不下四千四百余种,传世者也在二千七百种以上,这些剧本绝大多数是按昆山腔格律谱写和演唱的。加上当时人用昆山腔改编移植的部分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后起的花部乱弹诸腔的剧本,其思想内容覆盖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每一个时段,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认识价值。名作如《西厢记》、《琵琶记》、《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千忠戮》、《长生殿》、《桃花扇》等,至今已成为代表时代文化先进水平的传世经典。又如「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表演体系,昆曲不像西方戏剧具有精确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它是以写意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现实,在这儿,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被突破了,化为写意的诗歌艺术;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被突破了,化为写意的舞蹈与表演艺术;生活环境的自然形态被突破了,化为写意的布景与道具艺术;甚至生活中人体的自然形态也被突破了,化为写意的脸谱、化妆和服饰艺术。昆曲艺术的写意手法集中体现在表演的程序化、时空的自由化、砌末的虚拟化以及人物的行当化等方面,并早已晋升为中国戏曲界共同尊奉的一般规范。然而,昆曲艺术区别于其它戏曲剧种的本质特征,却既不是文学、也不是表演。知之者,文学剧本并无剧种专利,昆腔传奇固然常被其它剧种改调搬演,其它剧种的剧本经昆曲改编演唱者,同样不在少数;而究之戏场实际,昆剧的舞台表演艺术与京剧、川剧、越剧、黄梅戏等后起戏种相比,其间也并无深堑鸿沟可寻。如上所述,所谓「百戏之祖」的程序体系早已被尊奉为南北戏曲的一般规范。昆曲与非昆曲的根本区别,乃在于它独特的声腔系统—建立在吴语基础上的、经魏良辅等人改革雅化的昆山腔,这才是其它戏种所学不来、搬不去的家底或立身之本,是昆曲艺术的核心成分,绝不能把它看作文学剧本或舞台表演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附庸点缀。鉴此,青春版《牡丹亭》尤其重视以沉宠绥《度曲须知》之「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的论述为标准,努力用传统的曲学原理和昆唱口法指导规范青年演员的唱念。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乃从根本上保证了青春版《牡丹亭》是昆曲而非别的艺术品种。在严守传统艺术本质特征的大前提下,导演汪世瑜、张继青运用五十年演艺生涯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按照他们对现代戏曲剧场的深刻理解,不拘一格、不废一法,选择尝试最为合理的表现手法,在古典名剧与现代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青春版《牡丹亭》得到尽可能完美的舞台呈现。除了剧情连贯、首尾完整的基本要求而外,毋庸讳言,戏剧成败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是否好看,是否留得住人。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遵守昆唱规矩,保存名出名段,惕厉谨慎,一丝不苟;另一方面对于某些具体的身段、排场甚至行当安排,尤其是部分为贯串情节而不得不重排的新出新段,本来无可依傍,则不妨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效仿「传」字辈老艺人「捏戏」的做法。而戏场实践证明,以上构想和做法是至为成功的。旧戏如〈学堂〉、〈惊梦〉、〈寻梦〉、〈拾画〉、〈冥判〉、〈硬拷〉等出传统而不陈腐;新戏如〈旅寄〉、〈魂游〉、〈幽媾〉、〈冥誓〉、〈如杭〉、〈索元〉等出则绚丽而不媚俗;改妆俊扮的石道姑、杨婆也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全剧风格典雅,新旧交融,和谐一体,达到了颇高的编导水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还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穿越生死的至情:牡丹还魂
上一章下一章

遵循传统曲学原理和昆唱口法,突显昆曲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