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前言?(2)

中国的节日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有其自身的社会功能。它的社会功能简要地说有以下几点:一是缅怀先人,借以寄托自己的思念。端午节纪念屈原、曹娥就是一例。即使是七夕节中的牛郎与织女,虽属神话人物,但人们也把他们当作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祭颂,因为牛郎织女对自由真挚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历代人们所企盼的。其次,节日的饮食是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烹调技术的集中表现。节日的饮食丰富多彩,既是人们改善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是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创造。第三,通过节日活动可以防病去灾。在这些活动中,有积极的方面,如打扫卫生、开展娱乐活动等,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打鬼、驱疫、避邪等宗教迷信活动,它表现了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防病去灾的强烈愿望。第四,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诸如踩高跷、办灯会、耍龙灯、曲水流觞、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等,其初衷虽是为了悦神,但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活动,对于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重要作用。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历史上的岁时文化、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三大部分,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等。因此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应该掌握、熟悉节日文化。其次,这些文化遗产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存在一个如何鉴别的问题。如何批判继承旧的节日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是应该认真研究的。第三,民间节日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翔实记录、研究和批判继承节日文化是当前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第四,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正在中国升温,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为此编著《中国节》一书意义很大。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文图结合,以图配文,以文释图,力求运用比较生动形象的手法来阐释中国民间的节日文化。本书所用的形象资料,其来源一是考古发现的文物、壁画、雕刻等,这类资料虽然采用较少,但能把节日文化追溯到较古老的年代;二是古代文献中的版画、年画、画册等,这些资料反映了各个节日的诸多活动内容;三是民族学、民俗学、民间美术中有关的形象资料,如剪纸、民间神像、各种玩具、游戏、人体装饰等等。上述文化遗产,都是前人遗留下的,因此,《中国节》应该是一种前人文化成果的吸收,在此应对资料的原创者们表示谢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上一章下一章

前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