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之剑(2)

技术之剑(2)

中国许多IT公司创立之初是由于掌握了别人不具备的技术,比如联想公司的汉卡技术,方正公司的激光照排技术,四通公司的打字机技术等等,但是这些公司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行业标准,因此很容易被对手击败。方正公司早在1993年就掌握了符合PS(Postscript)国际标准的RIP(光栅图像处理器)产品,但PS的标准掌握在美国Adobe公司手里。在Adobe公司没有警觉之前,方正公司获得不少利益,但是市场最终还是被Adobe公司轻易拿走。Adobe公司同样也错误地估计过标准的价值,之前该公司曾首先公布PS第二代标准,然后却被别的公司抢先制造出产品。在PS第三代时,Adobe公司就是制造自己的产品,然后公布标准,结果许多对手就失去了市场地位。伊士曼-柯达公司自从115年前的柯达相机首次亮相以来,就一直掌握着胶卷摄影技术的标准,但是,它没有预料到不需要胶卷的数码相机那么迅速地在全世界风靡。2003年数码相机在美国的销售数量将首次超过使用胶卷的传统相机,胶卷和使用胶卷的相机在美国的销量可能再也不会回到其2000年的高点。2002年,已经有2300万美国家庭拥有数码相机,增长幅度高达57%。但是,数码摄像领域也已经不再是柯达标准,索尼公司、三星公司、富士公司都在此行业拥有核心技术,其他包括佳能、惠普、戴尔在内的公司也积极进入这个领域。柯达公司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和标准,将光辉难再。没有几家公司比微软公司更加注意“标准”的重要性了,这家公司在PC时代领尽风头,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主要是因为其掌握了PC系统软件的应用标准。如今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如何掌握网络时代的软件技术标准,但是很多公司也都希望这么做,比如IBM公司。从小就喜欢看《财富》杂志的比尔·盖茨希望通过微软公司的“.NET”战略,掌握网络时代的软件应用的新标准。比尔担任着微软公司的首席软件设计师,这次他不只是研究什么是最好的软件,而是研究什么是最好的软件标准。等着看吧!英特尔公司是和微软公司共同掌握PC标准的公司,它同样因此大赚特赚,全世界每一台PC机上都贴着矩形的“Intelinside”的感觉的确是很棒。但是,这家公司现在不指望只靠PC标准来维持下去,虽然利润率仍然高达70%。英特尔公司需要长大,CEO贝瑞特已经花费了超过100亿美元收购通信网络软件公司,英特尔公司希望能够掌握通信网络设备微处理器的标准,超乎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等公司的想像。英特尔公司甚至还希望掌握其他许多需要使用芯片的产业技术标准,比如汽车芯片标准,以此打败德州仪器公司(TI)。甚至还有更加疯狂的公司,花旗银行把该公司关于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运营的模式和规范注册了七十多项专利,希望以此控制金融信息系统的应用标准。我们在调查海尔公司时(这同样是一家遵循“长大经营”理念的公司),该公司CEO张瑞敏提出了长大目标:做中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我们研究一下海尔公司的所有产品和技术,发现只有一件产品和通用电气公司比较接近,就是电冰箱。通用电气公司基本上不再从事电冰箱的制造了,但是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最早创造了电冰箱技术,海尔至今没有掌握电冰箱的核心技术。尤其关键的是,通用电气公司在一百多年历史中,非常擅长于把技术转化为销路畅通的商品,但是至今没有谁能知道海尔公司把哪一项自有技术成功转化为全球走俏的商品。这就涉及到一个新的问题:掌握技术只是一个前提,把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市场接受的商品才是长大公司的所为。IBM公司在郭士纳变革之前,就犯过“不能把技术有效转化为商品”的错误。在1993年之前,IBM公司严格地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它制造最多种类的软件,但是没有谁认为该公司是实力强劲的软件公司。IBM也没有推出像微软公司的Windows,SAP公司的ERP,甚至是像免费下载的Linux系统软件那样赚钱的产品。同时,IBM公司掌握着全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它的实验室里聚集了一群天才。直到郭士纳在对IBM展开积极变革以后,IBM公司才开始从软件和技术中赚钱,郭士纳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IBM所有的软件集中起来成为赚钱的商品,让IBM公司所有的技术成为赚钱的专利和授权。施乐公司更是如此,该公司曾掌握了无数先进的技术,涉及到PC、互联网甚至通信网络设备,但是施乐公司向来都没有及时认清其市场价值,而迅速把它们转化为商品。在本书第五章中曾对此案例作了详细分析。美国宝丽来公司由于没有及时抓住网络引起的市场需求变化,而在“技术转化”方面表现迟钝,最终导致破产。这家创立于1937年的公司由于创造了一次成像技术,并且制造出最早的即时成像相机,而在全球快速成长。但是该公司虽然掌握了数字相机的核心技术,却迟迟没有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在数码相机风靡全球以后,宝丽来更是惨遭打击。2001年下半年,该公司因经营业绩严重下滑、负债沉重而宣布破产,股票跌落到20美分左右(1997年为六十多美元)。也有一些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及时转化为商品,但是由于不具有市场前瞻性,同样只能失败(就比如你刚刚研究出一种新式马车,却赶上汽车时代)。197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耗资60万美元研究和推出了一种“SELECTAVISION”的产品,它是用于记录声音和图像并且能够回放的电子产品,而且可以与电视机连接。1981年,公司把该产品投放市场,结果正赶上录像机出现了,人们当然会选择既可回放又可录像的录像机而淘汰该产品。1983年,该产品只卖了20多万只,但是同期却有400多万台录像机被销售掉。美国无线电公司取消了这个项目。因此,长大公司不仅要潜心于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要潜心于掌握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如何有效地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第一部探讨中国公司如何不断长大的著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第一部探讨中国公司如何不断长大的著作
上一章下一章

技术之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