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把麦子种在诗歌的土地上(1)

二 把麦子种在诗歌的土地上(1)

1984年10月,他的一篇具有高超技术含量,被誉为典型学院派的诗作诞生了,这首诗便是被骆一禾称为不朽之作的《亚洲铜》,喜欢查海生诗歌的人都能熟练地背出: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亚洲铜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亚洲铜,亚洲铜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们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亚洲铜,亚洲铜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作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全诗共分四小节,巧妙熟练的象征性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恋与幻想。就在这首诗创作不久后,查海生的家乡附近的月山镇被开掘成为铜矿山,如今,这里的采矿权被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掌管。村里人的户口被单独划归到了铜陵市区。当地的农民变为工人。这首《亚洲铜》发表在1985年第一期的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上,署名为“海子”,这是他发表诗作第一次用“海子”这个笔名,而在校刊做编辑时,他已用“海子”名发表过一些新闻报道。这首诗实际上是他后来创作长诗《土地》的引子。我们在发表这首诗的刊物上看到海子用红笔在上面做的一些笺释。“亚洲铜”即代表“土地”,因为亚洲的黄土地与铜有同样的色彩、质感,它被赋予这个名字而变得深邃美丽。“爱怀疑”的“祖父死在这里(黄土地)”,“爱飞翔”的“父亲死在这里”,“要飞”的“海水”的“我也会死在这里”。黄土地的“主人”是“青草”,“住在自己(黄土地)细小的腰上”,这是一种意象的描写。穿上屈原的“白鞋子”,“像河流及中国人的鸽子,像屈原那样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黄土地在这里寓意深刻,全诗结构严谨,互相穿插,让人回味无穷,细细品来,别有一番滋味。这首《亚洲铜》是他诗歌写作成熟的重要标志。查海生在校刊做编辑时,暂住大钟寺,离法大老校区不远。此时,外语系的西川和中文系的骆一禾尚在北大读书。骆一禾和西川一有机会也去海子的住处玩,经常三个人没日没夜地侃。晚餐时,查海生去街上买些现成的食物,或去小饭馆炒几个小菜,再拎上几小瓶二锅头。哥仨个谈天论地,不亦乐乎。西川不会喝酒,每次海子和骆一禾都喝得酩酊大醉。1984年,海子写出来的诗歌让骆一禾感到吃惊。他认为海子的诗歌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在同时代青春写作诗人中,海子的诗歌已经明显具备所谓的“先锋性”。依照弗洛伊德**,文学创作有其终极原动力,这种元素便是“利必多”,此种元素起着很大作用。而处于青春期的人,也是“利必多”这种物质分泌旺盛的时期,所以年青人的文学创作动力强盛。诗歌创作与青春也被很大地联系起来。海子青春的语言魅力是显而易见的,他构架的诗歌语言让人捉摸不定。在驾御语言的技巧上,他显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经过长期的语言打磨,他破坏固有的语言体系结构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方法,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结构模式,这是后现代主义写作经常用的方法之一。海子也不例外。但他建立的语言结构体系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对于语言,他好比一个魔术师在给大家表演,眼花缭乱而又美不胜收。现代年青诗人好像喜欢玩这一套方法,从诗人的心理上看,要想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达到一种新的艺术效果,就要先从解禁语言的套路上做起,这从诗歌发展史来说,也是很自然、正常的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取代旧的事物。艺术创作亦是如此。即使这时海子已经创作出了《亚洲铜》这样高质量的诗作,也没有引起诗坛的足够注意,这篇佳作被海子投了几次到官方刊物,均石沉大海。直到一年后,才发表在一家民刊上,看来,那位民刊的编辑是有眼力的,但同样有眼力的是他的好朋友骆一禾。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全景记录诗人短暂一生:海子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景记录诗人短暂一生:海子传
上一章下一章

二 把麦子种在诗歌的土地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