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过人生(1)
——刘莉娜访谈刘莉娜资料:1982年出生于江苏南京。获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作品多发表在《萌芽》杂志及。当年的获奖作品《风里密码》非常感人,至今被众多中学生读者传诵。刘莉娜在实习期间与上海市建平中学的学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加上她本人对人生和功名的看法,构成了这个访谈的基本架构。记者:刘莉娜你好,你现在在华东师范大学,看样子你精神很好,过得还不错?刘莉娜:很好的呀。记者:怎么个好法呢?平时都干些什么,玩什么?朋友们都说你是个特别喜欢玩的人。刘莉娜:首先我觉得“玩”不一定就是具体的游戏,可以说是心态吧,或者说是生活态度。我比较松散,基本上在新概念的朋友里面我创作的低产是有名的~嘿嘿~。每个人其实都是喜欢舒舒服服的,只是有人律己,有人放任。我想在读大学的时候,读中文系的日子里,若是再不放任自己一下,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记者:你倒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是像你这样低产,而你的朋友们却在“发奋图强”,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后进青年”啊?刘莉娜:不觉得啊。任何一样东西,对每一个人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文学对我来说是什么。我一直都说,文学于我,是一种娱乐。娱乐是用来享受的。我一直听见周嘉宁强调,“写作把我从平凡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她不停想离开生活所以她一直写,但我却是不想离开的。我觉得生活,各式各样的生活,以前的现在的未来的,都是值得享受的。而文学是娱乐,在我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说出来,自己看到听到也行,别人看到听到也行,这些不重要,只要这个过程让我舒服就好。我是从来没有想过依靠写字来生活的,真那样我要饿死的,一旦文学变成工作或者工具或者途径,就失去它的娱乐性了。我刚刚结束在上海建平中学的实习,我给高二八个班级开过创作交流课,我一直都跟他们说,创作是一种倾诉,倾诉需要一种最舒服的姿势和心情,如果它变成任务,就会累了。所以我是从来不会刻意去多多写努力写的。记者:哦,我明白文学在你身上的价值了。你前面说你在建平中学实习,你既然不把文学当作吃饭挣钱的工具,那是否会考虑把教师当作你的职业?在实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刘莉娜:我在建平教语文,兼做理科班的班主任。我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以后是不会做老师的,所以你们将是我这辈子惟一的学生。为什么不做老师?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责任”。我一直认为语文是一门表现艺术与美的学科,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分析的。而中学语文更是中学教学中惟一传达审美观照和艺术感召的学科。但是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现在的语文教育倒是像理科的逻辑分析。我看到这一点,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我改变不了,所以干脆就回避掉。做老师本身是一件雕琢梦想的工作,但恰恰梦想与生活是高度矛盾的。如果我做了老师,我的孩子们,我要怎么去对待他们呢?若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去教育,这对他们家长是不负责任的。但若是按照社会需要的高考需要的方式去教育,却是对他们灵魂的不负责任。我本身就是一个散漫的人,从来担不起责任,所以从一开始就回避掉。这样是最好的。其实这次实习真是感触蛮多的。很多老师他们自己也是看到这种矛盾与丧失的(矛盾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丧失是艺术与审美教育的丧失),甚至也看到了自己的无力,但却仍然站在讲台上,试图去寻找一种协调。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这样的寻找又有多么累,并且前面没有方向,看不见彼岸;所以像我这样的人就选择逃避了。而看清这些之后仍然站在讲台上的人,这样的人真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