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
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
,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
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
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
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
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
,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
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
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
是我害了我的孩子!
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
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
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
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一些在“重压”
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
我想和你谈谈……”
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
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
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
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
我心里充满了恨!
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
女孩边哭边说。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
我的心在颤抖。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
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
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
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
我心理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你想改变自己吗?”
“想。
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
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她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
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
小草,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
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
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
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
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
我真的想对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
,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什么?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
为理由去逼孩子。
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
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