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2)
这位自称“剪花娘子”的老人,1920年农历二月十二出生于旬邑县赤道乡王村的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库淑兰从小生性活泼机敏,心灵手巧,聪明麻利,人送外号——猴桃。四岁缠脚,六七岁时随母亲学剪纸作画迄今不止。曾读过几年书,后因结婚失学。十五岁嫁给王村贫苦农民孙宝嬴为妻,共生养十三个子女。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眼巴巴地看着十个孩子相继死去,最后只拉扯大两男一女,现已儿孙满堂。但有着倔强性格的她,坚持自食其力,至今与老伴单住在土屋里,过着相依为命的清苦生活。八十年代初,旬邑县文化馆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发现了库淑兰不同凡响的剪纸天赋。后来经文为群老师推荐,陕西美术学院教授杨学芹女士对库淑兰剪贴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把她推介给社会。从此,库淑兰的名字和她独树一帜的作品,走出了山沟沟,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大雅之堂,令国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为之倾慕,被评价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相媲美”的人物。她曾迈动着一双小脚,走进北京,出入香港,震动了艺术殿堂。她最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因此,如何从农妇与艺术大师、传统与现代艺术追求的冲突中,找出这位不平凡老人的生命价值与创作的关系,是我此次用DV记录她的晚年生活和创作的真实目的。她的艺术剪纸先后在西安美术家画廊、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1994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美术一绝大展》中,库淑兰的作品一举夺得金奖。1995年库淑兰的艺术作品被邀请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展出,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代表的高度赞赏。1997年12月,库淑兰的艺术作品,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传统艺术节,她本人也应邀做现场表演,其代表作《剪花娘子》,作为艺术节会标。近年来,库淑兰的剪纸艺术先后被陕西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等媒体报道和刊载,并被南京美术陈列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香港博物馆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内外的收藏馆、收藏家争相收藏。然而,近二十年时间里,慕名前来探访库淑兰的形形色色的人不计其数,有收藏家、文化商人、记者、出版商、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生、博士生、地方官员等等。他们为库淑兰的艺术品而来,少则一二小时,多则一二天,之后都带着各自所需的剪纸作品,满足地回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收藏家获得了值得夸口的珍贵藏品,商人得到不菲的利润,学术专家为论文和著书立说找到稀有实证,人们不厌其烦地、甚至带着救世主的姿态,居高临下、轻而易举地从库淑兰身上索取到艺术精品。可是我们最终给库淑兰的生活留下了什么?又有谁在真正关心她的生活?难道只是一块奖牌的殊荣?一篇报道的轰动?一句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一个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人物?一些微薄的稿费?所有这些算得上我们慷慨的给予吗?……当然,我们绝不是否认以上人们弘扬民间艺术所做的工作。我来此已是第四天,每日都赶在库淑兰起床之前,就瞪着眼守在她家的门前,只要她家的门一打开,我的摄像机就开始工作了。除了换磁带、吃干粮、如厕、老人午睡,我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库淑兰的每天起居生活、唱诗剪花、出门溜达……前一两天,老两口儿还有点儿不习惯,而后,他们便不在意我的存在了,镜头中的人物渐渐变得自如起来。这天清晨,库淑兰比我起得还要早。我到时,她已双腿跪在灶前起火烧水。库没有梳理的头发和微驼的背影使她显得越加苍老。电动鼓风机“嗡嗡”地响个不停,炉膛内的炭火燃得正旺,映得她满脸火红。她发现了我,并用眼瞄了我一下没有做声。她知道我是不会“理睬”她的,这从我来到第二天起就已经是这样了。我几次不答理她之后,她误以为我突然得了哑巴症(她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这情形)。一开始,逢人便说“这人栖惶得很(可怜的意思),不会说话了,是个哑巴子”。因为我是记录而不是采访,“介入并不参与”,这是必须遵循的记录手法。但这天的特殊情况,我却无法遵循这个规矩。当我全神贯注地拍摄时,镜头中的库淑兰在炉灶前一下子起不来了。此时她老伴不在屋里,库将手伸向我求助,口中自语道,“昨黑来把我跌嘎子,腰不得动弹,哼!哼!把我吊嘎子(拉一把)!”我右手把着摄像机,左手伸向她的手……库淑兰的腰明显活动受限,锅里的水已烧开,她要把一笼凉馍端进深深的锅里,可她端到锅沿,又无法弯腰放下去,她的腰跌伤了,库淑兰慢慢走来,拉着我的手示意我帮她将笼箅放进锅里……接着,她拿来大葱,操起一尺来长的菜刀,慢慢地跪在案板前开始一刀一刀地切葱丝。这种动作无疑缓解了腰痛,又能完成她不得不为之的家务活,这一系列动作非常娴熟,显然,她经常采取这个姿势。她的老伴从外面回来了。库淑兰已将早饭做好放在一个木制托盘里端上了土炕,有热腾腾的大馍、辣酱和一盘醋拌葱丝,像是招待客人一样伺候老伴享用,这是库淑兰一辈子都在履行的妇道和规矩。她曾对我说,“我生下娃,在炕上坐三天,就下地给外(指老汉)做饭哩,外脾气不好,一天把我打六回子。”即便现在是上了八十岁的高龄,她仍然一如既往地伺候着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