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庄子情结(4)
牛群说:"是呀,聋哑孩子的心特细,由于周围的杂音一点也听不到,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比正常人更敏感,也更专注。问题是要教会他们把生命的体验,用色彩表现出来。"张真说:"我的艺术观点是登不了高雅之堂的,说出来会遭到学院派那些祖师爷的怒斥和谩骂。中国所有的美术院校学生都是从画石膏像起步的,画老人、画孩子、画男人、画女人,从画头到画脚,甚至画人体最隐秘的部位。我就不相信石膏能喂出画家来,如果石膏也能喂出画家,那中国的美术不知辉煌到何种地步了!即使他们的石膏像画得再好,那也不叫艺术。作品和艺术品的区别在哪里?多少教授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困惑。最近德国一位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打开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通道,他说,艺术品和作品的差异是完成了真理的置入。这句话厉害,西方哲学家的答案竟然装在东方老庄的信袋里!什么是真理的置入?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真理标准,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的信仰,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自然法则却是要共同遵守的。这就是'道'呵!'道'不是空泛的大道理,它是可以感悟的。就拿绘画和书法用的毛笔来说,握笔处是硬的,着墨处却是软的,这就揭示了书法的和绘画艺术的基本道理,必须刚柔相济。提不成字,捺不成字,提捺之间方可成字。"牛群笑着点了点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干什么都讲究刚柔相济。就拿老祖宗发明这筷子来说吧,你用筷子叨豆腐,用劲大了,豆腐夹碎了,不用劲呢,豆腐夹不住,这也有个刚柔相济呢。筷子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它启示我们拿筷子的几个手指头要协调一致,注意团结;它告诫人们不要贪,叨花生米一次只能叨一个。道家和佛家,就更强调刚柔相济了。小和尚进了寺庙不学念经,先扫三年地,为什么?修身养性呗。过去没有水泥,地面都是土的,用力轻了,扫不干净;用力太沉,连土都扫掉了。这就必须刚柔相济,和尚手中的扫把与地面要若即若离方可。小和尚扫了三年地,性格修成了,也就悟清怎么做人的道理了。"张真说:"牛县长来了灵感了。"牛群说:"这不是受你的启发吗!你接着说,我想听听你对美术的看法。"张真有点不好意思,他笑了笑,接着说道:"我反对把美术神秘化,更不能神秘到高不可攀。美术从本质上说是人民创造的,就拿秦始皇兵马俑来说吧,那不是雕塑家造出来的,而是奴隶制作的啊!不要说在秦朝,就是现在,把全国的雕塑家集中起来,能再现一个兵马俑吗?不可能!奴隶为什么能做兵马俑?劳动者为什么会绘画?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份'思乡'情结,这个情结超出对父母的依恋之情,我所说的故乡是指整个的大自然。实际上人们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正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大地是每一个生命的归宿,艺术正是生命的回'家'之路……"牛群说:"你的见解至少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打上了庄子'印记',作为庄子故里的青年,有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很值得称道。即便我对艺术有不同观点,也没有必要三更半夜在这里和你争鸣。我们也来个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我想请你当特教学校的美术教师,领一个班的聋哑孩子,按照你的观点去探询他们生命的'回家之路'!有什么要求可以提,但不能说不字。怎么样?"张真说:"牛县长不给我一点退路,不答应也得答应呀!"牛群笑道:"你已经表态了,这事就算定下来了。"张真说:"如果牛县长一定让我出山,我可以干两年试试。这两年我不要学校发工资,就算个志愿者吧。另外,我有三条基本要求,一条不答应,我都不干!"牛群忙问:"哪三条?你说说。"张真的眼睛盯着牛县长:"第一,包括你在内,学校领导不准干预我的教学;第二,不准当着孩子的面评价他们的作品;第三,只干两年,到时候就走人。"牛群听后,哈哈笑道:"俨然是天马行空呵!第三条是两年以后的事,我现在答复你没什么意义。至于前两条我可以做到,你能说说理由吗?"张真说:"写字也好,画画也好,要有一种心境,在这种心境下,能忘却苦难、忘却贫困、忘却所有的烦恼,写字和画画是生命的全部追求和乐趣,他们没有学过美术,却敢于拿起笔来涂抹生命的感受。一来人视察或参观,就容易破坏孩子们学习的氛围,也影响孩子们纯净如水一般的心境。我是第一次代聋哑孩子美术课,有一个静心摸索的过程,由于语言对这些孩子已经失去意义,只能用心去教。而师生间的心灵感应和交流又不是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的。如果校领导用普通教育的方法来检查约束我,我将无法开展工作。"牛群赞许地点了点头:"言之有理。"张真说:"这些孩子之所以能画画,就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纯而又纯的童心。如果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其中一个人,这个孩子就有可能骄傲,对其他孩子也是打击。不要一起步,就让这些孩子沾染名利思想,哪怕是一星一点。"牛群腾地从坐椅上站起身来:"那些老画家画了一辈子,最后追求的还是返老还童。童心可贵呵!好了,你的三条要求我都答应。而我对你只有一条要求,一年后孩子的作品到北京去展出。"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