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日记1937年(二)(2)

魏特琳日记1937年(二)(2)

整个上午原文shole显然是whole的笔误。,我忙着把信寄给实验学校的教师,通知他们学校无法开学。很幸运,在此之前,我没能聘到一名英语老师和一名理科老师。

上午我还给几所中学写了信,向这些学校推荐我们的学生。

今天,吴博士和蒋夫人共进午餐。蒋夫人今天住在一个地方,明天可能住在另一个地方。今天,我们集中了500个慰问袋,里面装有肥皂、牙刷、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件衬衫和一块手帕,用以慰问士兵。吴博士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的那个组织收到了许多捐赠的金戒指,为了筹款,所有这些金银饰品将被拍卖。

下午2时30分。吴博士派我去见佩克(Peck)先生,征求他对我们计划的个人意见,该计划包括我们选择三个地方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办学点。佩克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们官方的意见——今天早上国务院来了指示,建议撤走所有的美国人。他认为日本会像其宣称的那样,轰炸所有的机场、军事中心和通讯设施,并觉得现在中国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

日本飞机已光顾过武汉和长沙,近来厦门、福州和广州也遭轰炸,很有可能轰炸还会持续下去。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只是劝说,而不会强迫人们撤离。此后,我们进行了非常友好的交谈。

我的确想告诉朋友们,我非常欣赏美国大使馆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们两次告诫我们离开,又两次敦促我们离开,但他们似乎每一次都理解我们肩负的责任,这一责任使得我们很难撤离。下星期一,大使馆将用专车把使馆的妇女从汉口送到广州,然后再回美国或到马尼拉。

下午3时30分。我去埃尔茜家同沃德夫人告别,她明天一早将去成都。成都方面传来消息说,如果我们必须西迁的话,他们真诚地欢迎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去那里。我更倾向于成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特别委员会来研究局势,但我希望仅此而已。这很像基督教学院的联合大学,难道要用中日战争的形式使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吗?晚上8时~8时30分。警报响了,我们躲进防空洞,但敌机没有来。当我们在防空洞躲避的时候,吴博士和富兰克林·侯(FranklinHo)在图书馆的中厅进行会谈,我们认为这个建筑物很安全。吴博士告诉他,我们计划在武汉、上海,也许还要在长沙,建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分校。他认为除了西部外,目前中国没有真正安全的地方。他正在考虑把他的妻子和家庭从重庆迁到成都。

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今晚我在房间的烛光下制定了三个选择性方案,并在每个方案的下面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希望在夜晚,我的潜意识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9月5日,星期天天气又热了起来,尽管没有1936年9月5日和6日那么热,但正在迅速地接近那时的湿度和温度。(路易斯你还记得那些日子吗?)自上一次空袭以来,已有许多晚上没有空袭了。我已经不再有等待空袭的习惯了。

上午8时30分。我去特威纳姆小教堂听了芗兰即张芗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师。

的丈夫义阳(音译)博士的布道。他多次用防空洞和炸弹来比喻——这些比喻对听众有特别的意义。他讲的主要问题是,目前的形势是上帝还是人造成的?上午7时30分。学院的花匠、房屋管理员和其他工人举行了一个特别的礼拜,到场的人很多,而且态度认真,并在沉思。他们非常忠诚,面对额外工作的负担,无怨无悔,没有一个人抱怨。F·陈、凯瑟琳和我计划为他们每星期举行两次活动。

上午9时30分。我去伊娃家听上海全国基督教委员会的广播。他们为中国的基督徒播音。陈博士首先用中文广播,然后,罗纳德·里斯用英语讲述基督教组织的救济工作。今天没有空袭,只有平静与安宁。

9月6日,星期一今天,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本应开课了。吴博士和我把最后一批给学生和教工的信发出,告诉他们我们所提出的方案。这件事工作量很大,有许多人来帮忙。我们还没有给学生寄出转学证明和选课的具体指示。今天上午收到了我所订的昨天的上海报纸,你们可以看出通信有了很大的改进。

下午5时~5时30分。我再次躲进了防空洞。这次我随身带了一些文具原文是stationary(固定的),根据上下文看,应为stationery(文具)。,在等待解除空袭警报期间,我写了两封信。我们听到中国飞机在头顶上飞过,但没有日本飞机。我想我们没有遭到轰炸的原因是由于那些飞机都集中到上海去了。

我们还没有得到上海南站被炸的详情,报纸还没到,但广播说一百多名平民被炸死。据说乔治·谢泼德(GeorgeShepherd)、艾尔伯特·N·斯图尔德(AlbertNewtonSteward)、特里默()、科拉·普特西伏罗夫(ColaPodshivoloff)和乔治·菲奇(George)回来了,不过,我想他们回来都是暂时的。

唐先生报告说,只有两名工人还在山坡上的新房子工地施工。如果工人在乡下有家的话,大多数都返回他们在乡下的家去了。他说工地上现在非常安静,他将很快把回家的工人找回来。

你们中认识伊丽莎白·钱伯斯(ElizabethChambers)的人,可能会对她在几天前嫁给联合报记者田伯烈(Timperley?原文加有问号。)的消息感兴趣。婚后他们去了上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上一章下一章

魏特琳日记1937年(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