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悲歌――许继慎(5)

碧血悲歌――许继慎(5)

在奇迹的宝匣打开之后,一个又一个的令人振奋的胜利接踵而至。

8月中旬,徐向前带领红一师遭到国民党戴民权师的追击,双方在黄安西北四姑墩一带展开激战,红一师顶住敌人猛攻后发起反击,正在拉锯较劲时,突然在敌军后面涌出两支红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这一变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快,红一师战士清醒过来,纵声欢呼:“许军长回来了!许军长带着部队回来了!”

其实,许继慎根据侦察员的情报,早已获悉四姑墩的战场形势。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他匠心巧运,没有正面增援兵力吃紧的红一师,而是挥兵迂回至敌阵后侧,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夺取战场的主动权。两人指挥部队前后用劲,一夹一挤,就轻轻松松地击溃敌军两个旅。

四姑墩之战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过去存着严重隔膜的三支红军第一次实现了协同作战。

消息传开,军中士气高涨。战士们俏皮地说:“军中又来了许神仙,什么敌人都不怕了!”在此之前,徐向前由于善打游击被指战员誉为“徐神仙”。

许继慎、徐向前都是追求一流成绩的人。他们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不仅组建了统一的红一军,还使红军部队在战略战术上出现了质的飞跃。徐向前有一段精彩的语言总结了许继慎给部队带来的变化:

从六月到八月,红一军三个师分东西两线出击,连战皆捷,先后共歼敌七千余人。自身兵力扩展到五千余人,增加了一倍以上。特别重要的是,红军的战术有了新的发展。可以说,开始了从小规模的游击战向较大规模运动战的过渡。过去只能跑圈子,伏击、袭击小股敌人,消灭国民党正规军的个把排和连;现在不同了,能主动调动大股敌军,在运动中整团整团地歼灭。过去只能攻打小的民团据点,缴获也少;现在不同了,能打下县城和重镇,缴获大批枪弹和轻重机枪、迫击炮,武装自己。战术多样,机动灵活:英山战斗,攻占据点与打援相结合;杨平口战斗,诱敌伏击;花园战斗,远距离奔袭;四姑墩战斗,诱敌深入,迂回包围。战斗中,并能注意开展政治攻势,战场喊话,瓦解敌军。总之,部队战术思想有了新的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标志着鄂豫皖的红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一片喝采声中,许继慎心中潜藏着一层隐忧。三支红军虽然名义上合编了,但组织系统基本上没有触动,地方主义意识还影响很深。从抵达根据地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主张将部队打乱建制进行混编,但是,多数同志认为条件不成熟,迟迟未能实行。他担心地方主义的毒瘤一旦释放出来,会影响整个部队的团结。

会师不久,许继慎的担心成为事实。8月末,红一、二师奉命奔袭广水。敌军早有准备,凭坚固守,袭击变成了强攻。根据许继慎的命令,徐向前率一师从北面仰攻,部队前仆后继,死伤惨重,而按照计划应该同时出击的红二师却按兵不动。

徐向前被迫撤出战斗,闯进军部,大声质问:“这打的是什么鸟仗?红二师为什么不遵守命令?我最好的营长高汉初就这样冤枉牺牲了?”

许继慎正为红二师保存实力的做法而恼怒,也在气头上,脑门一热,两人吵了起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吵架,也是最后一次吵架。

事后,两人冷静下来,忍不住笑了:他们吵架找错了对象。

在前委会议上,许继慎再次提出混编的建议。他说:“鄂豫皖根据地已经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六大战略根据地之一,而部队还未完全融为一体,这是非常危险的。从半年的实践看,只有从组织上打乱部队建制,才能从老根上铲平山头。混编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利于打破地方观念。三个师过去来自三个地区,基本上是按地区系统形成建制的。有人动不动就说:‘这一师是我们的,那一师是他们的。’甚至相互瞧不起,闹矛盾,妨碍部队的团结和统一。二是便于形成拳头。三个师建立的时间有先有后,实战经验、战斗作风、武器装备都不一样。红一师成立早,底子厚,人多武器好,战斗力最强。相对说来,其他两个师就显得弱些。混编后把红一师的干部和武器多调些给二、三师,就能进一步加强这两个师,使全军的力量相对平衡,形成有力的拳头。同时通过混编,各部队亦能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许继慎说服了大家。在徐向前的支持下,前委通过混编方案,红一师由三个团合编为两个团,红二、三师合编为第二师,将军部直属的独立旅与黄麻补充营、皖西独立第一师合编为第三师,其中第一、二师各抽五个连进行对调。与此同时,在部队中大力健全各级党组织,军部设前委会,师、团设党委会,营、连设党支部,班、排设党小组,另外还组建了士兵委员会和各级俱乐部。经过混编,全军实现了统一领导、统一意志、统一作风、统一纪律,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风格。

对于许继慎开创性的工作,周恩来给予很高的评价:“许继慎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也在回忆录中反复强调许继慎“把三个师捏在一块,他有很大功劳”。

更为难得的是,许继慎主管红一军军事期间,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抵制了“立三路线”的错误。当时,“立三路线”指导下的中央和长江局不断发布命令,要求红一军切断平汉路,进逼武汉。边区特委决定组织以城市为中心的地方总暴动,提出了“打到武汉过中秋”的口号。前委讲论上级指示时,许继慎尖锐地指出:“三年前,我打过武汉。当时集中了三四个军共计十多万人,花了一个多月才拿下武汉三镇。要攻克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没有几个军是不行的。这样的军事常识都没有,还作什么决定!作计划,给任务,不审时度势,不掂量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一味地叫嚷‘会师武汉,饮马长江’,这不是雄心壮志,而是主观主义、冒险主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
上一章下一章

碧血悲歌――许继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