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13)
何亮亮:在内地的讨论中,也有人为目前的学术**做辩护,他认为现在的学术**跟整个大环境有关系,比方跟官场**有关系,好像因此学术的**可以得到一个谅解,我觉得这样的逻辑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像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我想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官场是非常**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中国在学术界并没有因此出现像现在这样大面积的**,反而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像傅斯年、钱钟书、胡适、陈寅恪这样的大学者,可是为什么现在这样的大学者几乎没有了?年轻一代,像刚才那位王教授相当杰出的,他在厦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考上留英的奖学金,在英国读了八年书,拿了伦敦大学的博士,据说他的学术修养各方面都相当不错,可是为什么40岁不到的时候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的今天,他还要在自己的著作中大段地抄袭?而且是他本人翻译的成果,他难道不知道这会被人家发现吗?北大另一位中文系陈教授提出来的,谁来监督中国的**?大众媒体当然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媒体毕竟只能在一定的层面上,而且也不能排除媒体确实有炒作的嫌疑,但是媒体毕竟有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如果像王教授的抄袭行为不是由上海的一个报纸发表的话我想影响没有这么大,我想陈教授提出来谁来监督中国媒体?应该由专业的协会,我想这个意见是很值得重视的。另外就是中国必须在很多方面要建立一种新的规范,同时在心理上我觉得做一个很大的调整,就是官学一体化的趋势本身……中国有非常优良的一种文化传统,但是学而优则仕,也是深入人心,一个博士不见得能当一个好官,一个好官也未必就是一个博士。举一个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基辛格,基辛格当年被尼克松任命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之后,哈佛大学当时就说,请你辞掉你的教授职位,他们不认为做一个国家高级官员能够跟做一个教授并行不悖。
吕宁思:同时这里面也不存在你做官就比做教授高多少,做教授就比做官高多少。
何亮亮:是这样,一种就是像中科院已经有了一种院士自律的规定,除了自律之外,还要有外界监督的机制,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中华民族的创新才能够真正的实现。
吕宁思:这些都是你讲到起码要做到的。
(凤凰卫视中文台2002/1/28)
相关链接[8]
北大重奖王选处分王铭铭
就在北京大学对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社会学系教授王铭铭处分之际,近日又作出了一项嘉奖决定,对取得科学研究重大成果的教师进行嘉奖。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说,北大不是世外桃源,将坚定追求一流的学术与道德。
“王铭铭抄袭事件”社会反响强烈。前不久,北大已作出了停止王铭铭招收博士生的处分决定。此前,社会学系已免去了王铭铭担任的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人类学教研室主任等学术职务。
北大还做出决定,根据新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重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得主翟中和院士、涂传诒院士、濮祖荫教授等。
北大新闻中心负责人张黎明介绍说,北大已经讨论修订了《北京大学教师学术纪律规范》。其中规定:对抄袭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或者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等违反学术纪律的行为,分别视情况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解聘或开除等纪律处分。
(廖厚才2002/3/9北京晨报)
王铭铭平静面对再出书
由杨书澜策划,费孝通、季羡林、厉以宁等作顾问,集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大师级专家、学者的著作为一体的大型学术丛书《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将于本月与广大读者见面。其中,《人类学是什么》一书,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编著,十分引人注目。
这套黄色封面的丛书包括梁小民的《经济学是什么》、葛剑雄的《历史学是什么》、何怀宏的《伦理学是什么》等十四本,内容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文学等各个方面,由这些学科的著名学术带头人或资深学者担任作者,阵容十分强大。特别是《人类学是什么》的作者王铭铭,这是他在经历“抄袭”风波后,出版的第一本新作。
就这本书出版的前后情况,记者采访了策划编辑杨书澜和《人类学是什么》的作者王铭铭本人。杨书澜女士告诉记者,出版社依托北大雄厚的学术资源和出版实力,对这套新书的学术水平和市场前景信心十足,而且丛书刚刚出版,咨询和订货的电话就一直不断,特别是王铭铭老师的《人类学是什么》,反响热烈。关于作者人选的问题,杨女士说,出版社领导十分重视,安排社里最有社会学著述出版方面经验的诸葛蔚东作《人类学是什么》一书的责任编辑;而北大社会学系领导马戎、潘乃谷也给予很大的支持,亲自推荐邱泽奇和王铭铭两位年轻教授分别著写《社会学是什么》和《人类学是什么》两本社会学的书。而在“剽窃”事件发生以后,王铭铭老师一度在重压之下停止了写书工作,甚至有放弃出版该书的念头,在亲人、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终于完成了这本来之不易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