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刘文飞
一
俄罗斯少女的美貌是举世闻名的,一部以俄罗斯美女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也应该是吸引人的。的确,维克多·叶罗菲耶夫(ВикторЕрофеев)的《俄罗斯美女》(Русскаякрасавица)面世之后,立即走红,并迅速被翻译成了二十余种外语。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俄罗斯美女》仍被摆在俄罗斯各大书店的醒目位置上,学者们在谈到当代俄罗斯文学时也都不能不提到这部作品。《俄罗斯美女》的出版,比苏联解体要早七八年,因此,它可以被视为一部“后苏维埃时代”的文学经典;而这部小说在描述内容和叙事态度上所体现的出格和随意,又使得人们有理由将它称为俄罗斯后现代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品之一。
二
这是一个俄罗斯美女的内心独白,她的独白颠三倒四,喜怒哀乐此起彼伏,真情柔意与歇斯底里相互交替,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的。但是,透过这些意识流的、非逻辑的叙述,我们还是可以窥见这样一个大致的“情节”:二十多岁的美女伊林娜·塔拉卡诺娃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离开外省的故乡小城来到莫斯科,住在已经退休的爷爷处,由于她的年轻美貌,同时也由于她旺盛炽热的**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她在莫斯科结交到了各种各样的男女情人,其中有大使和侨民,有高干和记者,有上司和朋友,有音乐家和研究生;有俄罗斯人,也有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后来,她与著名的文学活动家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女主人公称他为“莱昂纳狄克”)相遇,并真诚地爱上了他,而后者出于家庭责任、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考虑,却始终不愿结婚,在两人的一次幽会中,文学活动家由于过度兴奋而死去,女主人公因此受到了追查、批斗和谴责,与此同时,女主人公得知自己已经怀上了文学活动家的孩子,孤立无援的她一筹莫展,曾到教堂里去受洗,去祈求上帝,也曾听从朋友的劝告去古战场上裸奔,为自己赎罪。最后,已经死去的莱昂纳狄克突然现身在女主人公的住处,并要娶她为妻,在一个约定的日子里,伊林娜·塔拉卡诺娃决定出嫁,并把所有的情人和朋友都请来参加婚礼……
这样一个情节本身并无太多的引人入胜之处,而且,就连这样一个情节,在小说中也没有一个清晰、连贯的交代,显然,作者的目的,或者说他的长处,并不在于讲故事。那么,《俄罗斯美女》的独特之处又在什么地方呢?
三
首先是女主人公形象的独特。
一个美丽的姑娘从外省来到都市,在社会环境和时代氛围的作用下沉沦了,她曾把家庭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又一个男人的身上,却每每落空,最终,怀有身孕而且一无所有的她,只好答应嫁给一个死人。这样的主人公及其经历,太容易使我们联想到俄罗斯文学中传统的“小人物”和“悲惨女性”的主题了,《可怜的丽莎》中伤感不已的丽莎,《驿站长》中被军官拐走的站长女儿杜尼娅,《复活》中被始乱终弃的玛丝洛娃,《罪与罚》中作为苦难化身的索尼娅……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不公平社会中悲惨地位的描述,是俄罗斯文学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而对女性作为美之化身的毁灭过程的展示,则使俄罗斯文学具有了某种深刻的悲剧意味。在《俄罗斯美女》中,同样有被毁灭的美,同样有女性的不幸,然而不知为何,我们对女主人公所持的态度却有可能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我们有可能不同情她,因为她主动地选择了一种在我们看来是很放荡的生活,可以说,她的不幸纯粹是她个人造成的;另一方面,面对这样一位美丽无比的姑娘,面对她既无恶意又无过错的生活方式,我们难道还忍心去因为她的苦难而幸灾乐祸吗?一方面,热中于**、热中于同性恋、热中于烟酒的女主人公,对生活似乎永远怀有一种抱怨,她满口刻薄话,举止乖张,还不时爆发出一阵歇斯底里,这一切无疑都会让人感到她有些讨厌;但另一方面,女主人公似乎又是无可指责的,她爱莫斯科,向往幸福的生活,这本没有什么不对,更何况,她“生来就对物质的东西没有丝毫的爱好”(第四章),在情人对她说要送她一辆汽车的时候,她说道:“我要的不是汽车,而是幸福。”(第八章)她是充满爱意的:“而我总的说来,内心里隐隐约约还是爱人们的,如果这方面产生了什么疑问,我马上就会感到苦闷。”(第七章)她是善良的:“我不愿意与任何人为敌,也不愿去责怪任何人。”(第六章)她更是真诚的:与小说中她那些女友相比,她最少世故和圆滑,最少心计和庸俗,也最认死理,最能豁得出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俄罗斯美女!她的矛盾的性格,既让我们同情也叫我们讨厌,或者说,既不让我们同情也不叫我们讨厌。
那么,伊林娜这样一个文学人物的意义究竟何在呢?我们认为,这个形象所提出的,就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美的问题。小说中有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感叹:“什么时候我们这里也能学会珍视美丽啊。”(第一章)伊林娜是美丽的,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曾对她说:“要知道,除了美貌,你是一无所有的!”可女主人公却感到很惊讶:“这难道还不够吗?”(第十五章)是啊,美原本就是一件最值得珍视的东西啊。然而,美给女主人公带来的却不是幸福,而是灾难:“我渴望爱,渴望被爱,可我的周围却很少有值得去爱的人,因为他们原本就很少。”(第五章)因此,女主人公才会说:“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愚蠢的女人,遭到了生活的虐待。”(第二章)“于是,我恐惧地感觉到,在这里没有人能理解我,在这生活的节日里,我是一个局外人。”(第三章)一种没有美的生活固然是可悲的,而一个忽视美的社会则无疑更是畸形的,这或许才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如果说,美并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预言的那样能够去拯救世界,但至少,它应该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装点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