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记一(2)
原来美国各大学里有一种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钱的来源是私人的捐款。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常常要逃避捐税,假冒伪善地捐些钱做做“功德”,帮助清寒学生上学和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其中之一。各大学也以此做广告来招揽学生,每年在“校览”上公布,说明给予助学金和奖学金的条件,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申请,受惠的学生不受国籍的限制,甚至也有专门指定给哪一国留学生的。
这一类助奖制度并不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而是由各大学所设的审查委员会根据申请人所提出的机关或个人的推荐书来挑选。推荐书自然都是为申请人说好话的,所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个推荐机关或推荐人腰杆子粗和哪个大学的关系深。推荐人也就举足轻重,成了经纪人。美国教会在中国设立的这些学校、青年会等就利用这个经纪人的地位为他们的学生或朋友找留学的机会。由于这种助奖制度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也不是固定的,有资格推荐的人可以推荐也可以不推荐,推荐了有没有效也不一定,所以在这些教会学校里虽则表面上并不像清华一样标出留学科目的清单,公开号召角逐,而实际上为了争取留学机会也对师生关系、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的影响。比如说一个学生想得到推荐,他就得多方接近有势力的教授,博得他的青睐。那些教授就又利用这个经纪人的地位在学生里发展他个人的势力。而且同学之间为了争取这种留学机会,勾心斗角,费尽心机。
当然,除上面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自己刻苦积蓄,到外国去半工半读的留学生,以及更有组织的“勤工俭学”等等路子,我在这里不再一一去说了。